文档详情

基础强化京改版数学8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典型题】.docx

发布:2025-05-18约7.75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京改版数学8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26分)

一、单选题(6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如图,在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中,已有个小正三角形涂黑,还需涂黑个小正三角形,使它们与原来涂黑的小正三角形组成的新图案恰有三条对称轴,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和9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A.19cm B.23cm C.19cm或23cm D.18cm

3、已知,a介于两个连续自然数之间,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4、如图,Rt△ACB中,∠ACB=90°,△ACB的角平分线AD,BE相交于点P,过P作PF⊥AD交BC的延长线于点F,交AC于点H,则下列结论:①∠APB=135°;②AD=PF+PH;③DH平分∠CDE;④S四边形ABDE=S△ABP;⑤S△APH=S△AD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个

A.2 B.3 C.4 D.5

5、若中,,则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6、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A.﹣2与 B.﹣2与 C.﹣2与﹣ D.|﹣2|与2

二、多选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两个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斜边及一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一条直角边和另一条直角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B.不带根号的数一定是有理数

C.负数没有立方根 D.是17的平方根

4、如图,和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交于D,交于E,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都是等腰三角形

C. D.的周长为

5、如图,下列条件中,能证明的是()

A., B.,

C., D.,

6、如果,那么下列等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痕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PQ为∠APB的平分线 B.PA=PB

C.点A、B到PQ的距离不相等 D.∠APQ=∠BPQ

第Ⅱ卷(非选择题74分)

三、填空题(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1、公元三世纪,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在注解《周髀算经》时给出的“赵爽弦图”,它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面积是49,直角三角形中较小锐角θ的正切为,那么大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

2、在中,若两直角边,满足,则斜边的长度是______.

3、如图,平分,,的延长线交于点,若,则的度数为__________.

4、已知∠AOB=60°,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OB于点M,N,分别以点M,N为圆心,以大于MN的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交于点P,以OP为边作∠POC=15°,则∠BOC的度数为__________.

5、如图,直线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于,在直线上取一点,使得,得到第一个三角形;在射线上取一点,使得;得到第二个三角形;在射线上取一点,使得,得到第三个三角形……依次这样作下去,则第2020个三角形中的度数为______

6、计算的结果是_____.

7、如图,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尺的两个顶点恰好落在笔记本的两条横线a,b上.若,,则__________.

四、解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60分)

1、有一块矩形木板,木工采用如图的方式,在木板上截出两个面积分别为18dm2和32dm2的正方形木板.

(1)求剩余木料的面积.

(2)如果木工想从剩余的木料中截出长为1.5dm,宽为ldm的长方形木条,最多能截出块这样的木条.

2、计算:

(1)

(2)

3、计算

(1)

(2)

4、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板如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在同一条直线上,连结.求的度数.

5、计算:

(1).???????

(2).

6、已知:在中,点在直线上,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

【问题初探】(1)如图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