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含解析.pdf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5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为河南三门峡小交口遗址三里桥文化时期(龙山晚期)发掘区出土植物遗存统计表。区域性的对比
显示这种农业模式在中原和山西地区的龙山社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据此可推知,当时()
类别三里桥三里桥三里桥合计
早期晚期文化
农作物
粟11476931551995
黍1148612212
稻(稻米)46111
杂草
狗尾草属116421
稗属92213
禾本科24916435448
豆科61824
藜科3227
莎草科1
合计15439782112732
A.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逐步形成B.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地位突出
C.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D.中原农耕文明领先于其它地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
料信息看,小交口遗址龙山时期的农业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水稻;杂草种子在小交口遗址植物
组合中占比偏少,以禾本科植物中的黍亚科杂草为大宗,大部分杂草为旱地植物,区域性的比较分析表明
小交口与龙山时代的豫中和晋西南地区的农业结构主体一致,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发展基础都是以粟黍为主
的旱作农业,B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等技术的推广逐渐形成的,龙山
第1页/共16页
资料
晚期还没有进入精耕细作阶段,排除A项;表格中没有体现出南北地区间贸易往来的信息,无法得出“南
北地区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的结论,排除C项;仅根据河南三门峡小交口遗址的情况以及与中原和山西
地区的一致性,不能得出中原农耕文明领先于其他地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汉书》记载: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
收捕,皆伏其辜。青州刺史隽不疑没上报朝廷就行逮捕之事,明显违反了“诏条”规定,但没有受到惩罚,主
要原因是他的行为()
A.符合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B.提高了刺史监察地方的效率
C.契合儒家权变思想的精神D.是在应急突发情况下出现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
料可知,青州刺史没上报朝廷就行逮捕之事,明显违反了“诏条”规定但没有受到惩罚,是因为他的行为
打击了郡国势力,稳定了社会秩序,符合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A项正确;违反了“诏条”不等于提高监察
效率,排除B项;武帝推崇的儒家思想渐盛,受《春秋》权变思想影响的刺史更容易打破常规,敢于因急
应变,契合儒家权变思想的精神本身正确,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是在应急突发情况下出现的是原
因之一,但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
3.明代内阁无对外使用的印信。至成化时,内阁与“诸司文移,虽事关机务,亦止称翰林院(印)”。即使
是在阁权鼎盛的嘉万时期,也不例外。这一现象()
A.反映出制度设计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