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数字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数字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施路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研究现状:
数字技术推动职业教育治理变革,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有待充分激发。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促使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发生变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数字技术也正在推动教育治理变革,促使教育治理向数字化转型。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治理的重要性,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应将数字技术转化为内在优势。现有研究关注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面临挑战及提升效能的策略,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韧性、科学性和产教融合等方面。具体而言,数字技术赋能提升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抵抗力,能够促进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过程中智能化感知风险,实现对风险的预判与治理;数字技术赋能提升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恢复力,突破了传统科层制的限制,加强了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联系,促进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扁平化,构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数字治理模式。
按照“搭建优质平台、汇聚海量资源、整合数据系统、提升基础条件、赋能数字应用”的工作思路,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已取得明显进展。“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并快速迭代,全国近55%的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索运用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和资源创设教学场景,解决实习实训难题。目前平台上线国家级、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173个,在线精品课6700余门,视频公开课2200余门,覆盖专业近600个,215个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分布全国,助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对照数字化转型升级要求,教育部门已启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试点,截至2022年底,已有308所职业院校开展数据推送工作。以试点为牵引,职业院校纷纷立项数字化建设项目,数字化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选题意义:
顺应数字时代潮流,提升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主体作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数字技术发展,为职业教育治理带来机遇和挑战。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强调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责任。本课题旨在探讨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应对挑战,提升治理效能。
研究价值:
为数字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职业教育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手段,助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促就业。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时代意蕴,符合国家战略、政策布局、经济转型和人民群众期盼。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作用机制、现实困境和路径优化。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重要观点
1.研究目标
数字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旨在揭示内在机理,探索实施路径,提升治理效能。具体目标包括:
揭示内在机理: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对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影响,构建数字治理模式,明确其在增强治理韧性、提升科学性、促进产教融合等方面的作用。
探索实施路径:通过加强数字治理基础建设、明确角色职能、完善配套机制等措施,为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
提升治理效能:明确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治理中的角色与职能,完善配套机制,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治理效能。
2.研究内容
内在逻辑:数字赋能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内在逻辑包括增强治理韧性、提升科学性、促进产教融合。其中,治理韧性指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的抵抗力和恢复力,数字技术赋能可提升地方政府疏解职业教育治理风险的能力,促进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治理结构扁平化,构建数字治理模式。提升科学性方面,数字技术可推动职业教育方法、手段、路径、措施发生蜕变,完善数字化教育模式,以整体驱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促进产教融合,数字技术可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助力甚至引领行业的数字化技术变革。
实施路径:实施路径包括加强数字治理基础建设、明确角色职能、完善配套机制。加强数字治理基础建设可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明确角色职能,地方政府应与其他治理主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职业教育治理事务,同时通过建设完善、系统的数字治理制度和结构,规避、预防和降低数字技术带来的风险。完善配套机制,要提高资源库的建设质量,使资源库依法制化轨道发展;探索课程学习成果的认证,开发课程电子证书、技能微证书等方式;推动学校共建资源库;开发资源库多语种内容,推动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面临挑战:面临的挑战有数字治理基础薄弱、数字技术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