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过程记录》通用版表3.doc
表3电动单梁起重机、悬挂起重机
吊装前主要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
名称及代号
允许偏差(mm)
简图
测量结果(mm)
起重机跨度S(m)
S≤10
±2
主动侧:+1
被动侧:+1
S10
±[2+0.1×(S-10)]
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S1-S2|
5
3
主梁上拱度F
0.9~1.4F
桥架对角线的相对差
|L1-L2|
5
4
主梁旁弯度f
S/2000
6
主梁腹板局部翘曲
腹板高度不大于700mm时,腹板的受压区(H/3以内)不应大于3.5mm,腹板的受拉区(H/3以外)不应大于5mm;腹板高度大于700mm时,腹板的受压区(H/3以内)不应大于5.5mm,腹板的受拉区(H/3以外)不应大于8mm。
符合要求
说
明
检验员:年月日
注:1、当在现场组装桥架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
2.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F=S/1000;
表3通用桥式起重机
组装后主要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
第1页共2页
名称及代号
允许偏差(mm)
简图
测量结果(mm)
主梁腹板的局部平面度
主梁腹板不应有严重不平,其局部平面度,在离受压翼缘板H/3以内不大于0.7δ,其余区域不大于1.2δ。
符合要求
起重机跨度S(m)
S≤10
±2
主动侧:+1
被动侧:+1
S10
±[2+0.1×(S-10)]
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S1-S2|
5
4
主梁上拱度F
-0.1F~+0.4F
主动侧:
被动侧:
大车车轮水平偏斜
tgφ
机构工作级别
M1
≤0.0010
符合要求
M2~M4
≤0.0008
M5~M8
≤0.0006
桥架对角线的相对差
|L1-L2|
正轨箱形梁
5
偏轨箱形梁
单腹板和桁架梁
10
主梁旁弯度f
正轨箱形梁
Sz/2000
主动侧:5
被动侧:6
偏轨箱形梁、单腹板梁和桁架梁
S≤19.5
5
主动侧:3
被动侧:3
S19.5
8
第2页共2页
名称及代号
允许偏差(mm)
简图
测量结果(mm)
同一端梁下大
车车轮同位差
2
1
小车轨距K(m)
正轨
箱形梁
跨端
±2
—1
跨中
S≤19.5
+1~+5
+2
S19.5
+1~+7
+5
偏轨箱形梁、单腹板梁、半偏轨箱形梁和桁架梁
±3
+2
同一截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
c
K≤2.0
3
2
2.0K≤6.6
0.0015K
符合要求
K6.6
10
5
说
明
检验员:年月日
注:1、起重机跨度、跨度相对差、大车车轮水平偏斜、同一端梁下大车车轮同位差在组装大车运行机构时检查,其余在组装桥架时检查。
2、当在现场组装桥架时,应检查对角线的相对差;
3、主梁上拱度最大值应处在主梁跨度中部S/10的范围内,F=S/1000;
4、主梁旁弯度应向外侧凸曲,在离上盖板100mm的腹板上测量。Sz为第一块筋板之间的距离。
表3通用门式起重机
组装后主要几何尺寸的检查记录
第1页共2页
名称及代号
允许偏差(mm)
简图
测量结果(mm)
主梁腹板的局部平面度
主梁腹板不应有严重不平,其局部平面度,在离受压翼缘板H/3以内不大于0.7δ,其余区域不大于1.2δ。
符合要求
起重机跨度S(m)
S≤26
±8
主动侧:--5
被动侧:--3
S26
±10
起重机跨度的相对差|S1-S2|
S≤26
8
5
S26
10
主梁上拱度F
(F=S/1000)
-0.1F~+0.4F
主动侧:
被动侧:
悬臂端上翘度F0
-0.1F0~+0.4F0
主动滑线侧:
主动非滑线侧:
被动滑线侧:
被动非滑线侧;
桥架对角线的相对差
|L1-L2|
S≤26
5
3
S26
10
5
主梁旁弯度f
正轨箱形梁
Sz/2000且≤20
主动侧:10
被动侧:
偏轨箱形梁、单腹板梁、桁架梁
Sz/2000且≤15
第2页共2页
名称及代号
允许偏差(mm)
简图
测量结果(mm)
小车轨距K(m)
正轨箱形梁
跨端
±2
跨中
+7
+1
偏轨箱形梁、单腹板梁、半偏轨箱形梁和桁架梁
±3
同一截面上小车轨道高低差c
3
主车轮与反滚轮的中心距离
垂直反滚轮式小车
水平距离K
±3
垂直轨距K1
-3
水平反滚轮式小车
吊钩侧K2
-3
走台侧K1
+3
水平导向轮轴线对主车轮中心距离L1、L2的对称度
1
说
明
检验员: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