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 2024.pptx

发布:2025-05-15约2.23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录

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概要.................................................1

第一章指数编制方法....................................................................6

第二章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概况....................................7

第三章指标体系各一级指标进展评估...........................................9

一宏观经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9

二、协同创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12

三、基础设施协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14

四、贸易金融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18

五、城乡融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20

六、产业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度..................................................23

i

成渝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指数概要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大足、黔江、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平武县、北川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概括而言,《纲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目标主要包含了经济中心、创新中心、开放高地和高品质宜居地四项。《纲要》明确,双城经济圈将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为导向,突出双城引领,强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促进形成疏密有致、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本研究简化各部门有关地区发展统计的庞大数据和海量信息,挑选与《纲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几个专题,设定宏观经济、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协同、贸易金融、城乡融合和产业发展6个一级指标,以及相应的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主要评价以重庆和成都两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2018-2023年度的发展情况。

经计算与对比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宏观经济方面,本研究着眼于人民生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主要包括“收入水平”“前沿经济”“人力资本与人民生活”3个二级指标,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8—2023年成渝经济圈地区宏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收入水平提高与前沿经济发展依然是宏观经济指数增长的主要动力,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助力重庆经济增长。成渝城市群中,重庆和成都两个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发展迅速,遥遥领先。成渝两地数字经济发展平稳推进,始终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成渝地区医疗发展处于不断改善之中,成渝卫生健康一体化加速发展。

协同创新方面,结合成渝地区协同创新的现实需求,本研究选取“创新投

1

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网络”3个二级指标,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8—2023

年成渝经济圈地区区域协同创新指数稳定增长,创新产出增加和创新网络联系增强是协同创新指数增长的主要动力。2018—2023年,研发经费规模稳步扩大,区域内部研发投入规模差距呈缩小态势。研发经费投入主要集中于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区域内部研发投入规模差距不断缩小。经济圈创新产出规模稳步扩大,成、渝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稳步提升。成都知识创新产出占据半壁江山,知识创新产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科研合作网络形成以成、渝为核心,以成-渝-绵为轴的空间结构。

基础设施协同方面,研究选取包括“基础设施投资”“交通一体化”“资源环境”和“新基建”4个二级指标,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成都、重庆两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虹吸效应正逐渐转为带动作用,“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的格局已初步显现。2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