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装载机维修技术培训课件.pptx

发布:2025-05-16约2.38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装载机维修技术培训课件

装载机基础知识

装载机日常检查与维护

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零部件更换与调整技巧

维修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处理

总结回顾与拓展学习资源推荐

contents

01

装载机基础知识

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工作装置、电气系统等。

装载机主要结构

通过发动机提供动力,经传动系统传递至行走系统和工作装置,实现装载机的行驶和作业功能。

工作原理

发动机故障

传动系统故障

行走系统故障

工作装置故障

01

02

03

04

如启动困难、功率不足等,可能原因包括燃油系统、点火系统、进气系统等出现问题。

如变速箱异响、传动轴断裂等,可能原因包括齿轮磨损、轴承损坏、油封漏油等。

如轮胎磨损、制动失灵等,可能原因包括刹车系统、转向系统、轮胎等出现问题。

如铲斗变形、举升无力等,可能原因包括液压油缸漏油、管路堵塞、阀门损坏等。

包括扳手、螺丝刀、锤子、钳子等,用于拆卸和安装装载机各部件。

常用维修工具

专用维修设备

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如液压千斤顶、发动机吊架、变速箱拆卸工具等,用于对装载机进行专业维修。

介绍各类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过程的安全和效率。

03

02

01

02

装载机日常检查与维护

轮胎

检查轮胎气压、磨损情况及轮毂紧固情况。

制动系统

检查制动油压、制动片磨损情况及制动性能。

电气系统

检查蓄电池电量、灯光、仪表及开关等电器元件的工作情况。

发动机

检查发动机机油、冷却液液位及质量,确认发动机皮带张紧度及磨损情况。

液压系统

检查液压油液位、油质及油温,确认液压泵、马达及阀类元件的工作状态。

根据装载机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定期保养计划,明确保养周期和项目。

制定定期保养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定期保养,包括更换滤清器、清洗散热器、调整气门间隙等。

执行定期保养

详细记录每次保养的情况,包括更换的零部件、调整的参数等,以便后续跟踪和维修。

记录保养情况

冷却液更换

根据冷却液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冷却液,清洗冷却系统。

液压油更换

定期更换液压油,清洗油箱和滤油器,确保液压系统清洁。

操作注意事项

在更换液压油、冷却液等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油品和添加剂,遵循正确的更换步骤和操作方法。同时,注意保护环境,避免油品泄漏和污染。

03

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检查液压油泵、溢流阀、压力传感器等,调整或更换故障部件。

液压系统压力不足

液压缸动作缓慢或无力

液压系统漏油

液压系统噪音大

检查液压油粘度、液压缸密封件、油路畅通情况等,清洗或更换故障部件。

检查油管接头、密封件、液压元件等,紧固或更换漏油部件。

检查液压油泵、马达、阀类等元件,清洗或更换噪音源部件。

04

零部件更换与调整技巧

更换步骤

关闭装载机电源,确保安全。

拆卸损坏部件,注意保存好拆卸下来的螺丝等小件。

清洁安装部位,确保无杂质和油污。

安装新部件,按照规定的扭矩拧紧螺丝。

检查安装是否正确,启动装载机进行试运行。

注意事项

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和安装,避免损坏部件。

更换部件前,确保新部件与旧部件型号、规格一致。

严格按照规定的拧紧力矩进行操作,避免过紧或过松。

01

02

03

04

发动机调整

调整气门间隙,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调整喷油嘴,确保燃油雾化良好。

检查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证进气顺畅。

液压系统调整

检查液压油位和油质,及时更换液压油和滤芯。

01

02

清洗液压油箱和管路,确保系统清洁。

调整液压泵压力,保证液压系统正常工作。

环保处理

对于无法回收利用的旧件,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旧件评估

对拆卸下来的旧件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具有回收利用价值。

分类处理

根据旧件的材质、种类和损坏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回收利用

对于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旧件,进行清洗、修复和检测后,可用于装载机的维修或作为备件使用。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05

维修安全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处理

穿戴安全防护用品

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检查工具和设备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进入维修现场前,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劳保鞋等安全防护用品。

使用前检查工具和设备是否完好,确保不会出现故障或伤人情况。

在维修现场周围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严格按照装载机维修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维修作业,禁止违章操作。

高空作业安全要求

进行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确保作业平台稳固可靠,防止高空坠落。

发生事故时,要立即停止维修作业,切断电源或气源等危险源。

立即停止作业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和人员伤亡情况。

报告事故情况

根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组织相应的救援和处理措施,如拨打急救电话、使用灭火器等。

组织救援和处理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