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docx

发布:2025-05-19约1.66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之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包括护理差错及事故、严重护理并发症(非难免压疮、静脉炎等)、严重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感染、管路滑脱、跌倒、坠床等安全事件(烫伤、自杀、走失等)等情况。

二、不良事件分级

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形式与程序

1.各护理单元可以通过网上、书面、口头等多种渠道上报已发生或未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

2.不良事件发生后,值班护士应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配合医师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妥善保管涉及本事件的护理记录、药品、器材等,不得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3.在处理事件的同时,值班护士立即向护士长(或上级护士)汇报,护士长应及时了解情况。对Ⅰ、Ⅱ级不良事件,护士长于24小时内电话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同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及时上报护理部,重大、紧急情况可能发生严重后果的(如意外坠楼、住院期间意外死亡等),应紧急电话报告科室负责人及护理部,护理部按规定及时上报医院有关部门;对Ⅲ、Ⅳ级不良事件,于24-72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后上交护理部。

四、不良事件上报后的讨论、分析与改进措施

1.病房护士长接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后,必须及时亲临现场,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然后组织相关人员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讨论,认真分析事件的根本原因,找出工作流程、制度等存在的隐性或显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实施。并对事件的性质进行评定。

2.护理部主任仔细阅读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对病区提出督导意见,评价整

改效果。

3.重大事件由护理部临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并提出对策和改进措施。将以上讨论的结果包括原因与改进措施等,以书面形式传达到相关科室或人员。各科应进行相应改进。

4.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每月分类讨论所呈报的事件,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系统改进,并将讨论分析情况下发各科组织学习,防范类似事件发生。每年度集中分析一次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情况,对全院警示。

五、奖罚机制

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教育,营造非处罚性不良事件上报氛围,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和科室,应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根据不良事件的具体情况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处理;凡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但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一经查实,根据事件具体情况给予当事科室和个人相应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1.对主动报告的Ⅲ、Ⅳ级护理不良事件,采取非惩罚性原则,对护理人员上报的行为给予肯定,对涉及科室和个人不给予处罚。

2.对于主动报告的I、II级护理不良事件,确因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违反核心制度和操作规程,或因责任心不强及疏忽等原因导致,则视不良事件的后果及严重程度,与个人或科室的绩效考核挂钩;若因多种因素导致,则积极与医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联络,分析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或医疗纠纷者,按医院《医疗事故争议责任追究办法》进行处罚。

3.对于隐瞒不报的科室和个人,经查实给予200元的处罚,同时对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将取消该科室、护士长和当事人评优评先资格,并纳入护士长月、年度考核评分。

4.对于堵住他人差错避免病人伤害发生,提出有效改进措施并收到良好效果的管理者或护理人员上报到护理部,护理部给予200元奖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