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罐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docx
PAGE10
《奶粉罐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工信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中国制造2025》将“全面推动绿色制造”作为九大战略重点和任务之一,提出“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工厂是推进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制造的主体,创建绿色工厂作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促进工业各行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工厂进行评价,有助于在行业内树立标杆,引导和规范工厂实施绿色制造,主动承担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
根据2023年中国轻工联合会团体标准计划(中轻联综合〔2023〕197号),《奶粉罐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计划号:2023024)团体标准被列入制定计划。归口单位为中国轻工联合会,主要起草单位包括深圳市大满包装有限公司、奥瑞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中科科信光电科技(中山)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2、行业概况
2023年,我国仅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达到1572亿元,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银发经济的逐步成长,人们对营养健康的关注度将不断提升,针对不同人群的奶粉需求量会进一步增长,相应的,奶粉罐的市场规模也会扩大。
奶粉罐由易撕盖、罐身、底盖及塑料盖勺组成,所用材料包括镀锡薄钢板、铝箔、塑料、密封胶、油墨、涂层等。因直接与奶粉接触,奶粉罐的质量安全评估及合规管理要求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在政策引导下,消费群体观念转变,对奶粉及奶粉罐生产企业的食品质量安全把控能力和低碳生产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亟需开展奶粉罐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引导企业、规范市场,促进我国奶粉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主要工作过程
1)预研阶段
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调研数据,并结合《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及2018年发布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国家标准,制定食品金属包装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体系。奶粉罐作为一类重要的金属包装,推行绿色制造,推广清洁高效生产工艺,降低产品制造能耗、物耗,提升终端用能产品能效,加快建立统一的绿色工厂评价及认证体系尤为重要。
2)起草阶段
标准立项后,2023年11月,由牵头单位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有限公司采取线上+线下形式组织召开了《奶粉罐制造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团体标准第一次起草工作会议,会议主要确定了标准制定思路,工作计划安排,时间节点及任务分工。同时,与会代表对标准征求意见讨论稿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多项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工作组就不完善的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调研,并完善标准文本和标准说明,形成征求意见稿。
3)征求意见阶段
4)审查阶段
5)报批阶段
4、主要起草单位及起草人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要单位成员:暂略。
主要成员:暂略。
所做的工作:暂略。
二、标准编制原则
2016年9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颁布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信部联节〔2016〕304号),其中要求考虑工厂生产运行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按照工厂生产业务流程建设子体系,主要包括绿色工厂规划、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标准。同年9月20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2018年5月18日,工信部发布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36132—2018)。该标准明确了绿色工厂的术语和定义,从基本要求、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绩效等方面,按照“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原则,建立了绿色工厂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绿色工厂评价通用要求。标准的发布有利于引导广大企业创建绿色工厂,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依据以上文件和标准要求,本标准编制过程中,主要体现如下原则:
(1)协调性原则:与奶粉罐制造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与行业标准等的兼容和协调一致,有利于标准的执行。
(2)规范性原则:所述内容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涉及的指标力求实用和可操作,尽量选取奶粉罐行业常用指标,便于企业和第三方评价人员的理解和掌握。
(3)激励性原则:加快推进奶粉罐行业的绿色制造,激励企业向“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方向发展。
(4)创新性原则:按照已有的国家及地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