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二氧化碳混相驱三元相图分析.pptx

发布:2025-05-19约小于1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氧化碳混相驱三元相图分析

CO2相态及特性

超临界CO2在比临界点稍高一点的温度区域内,压力稍有变化,密度变化就非常显著。

呈现出很强的溶剂化能力,扩散系数比液体大,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这使得其对固体溶质或液体溶质的溶解能力显著增加。

超临界CO2均明显优于天然气(干气)、氮气、空气、烟道气等。(对原油增溶膨胀及降黏驱油、抽提中间烃、蒸发及凝析双重混相驱油、超低黏度泡沫油流驱油)

65℃、17MPa

密度0.69g/cm3

-56.6℃

0.52MPa

气驱过程中,注入气体与地层原油混合,油/气两相发生组分扩散、相间传质作用,使两种流体互溶而不存在分界面形成混相,完全消除了界面张力,残余油饱和度降到最低值,从而大幅度提高驱油效率

油/气组分相间传质:气体选择性地萃取原油中的某些组分(蒸发/汽化机制),原油溶入气相中的某些组分(凝析机制),或者油相和气相均获得其他相中的某些组分(蒸发与凝析共同作用)

注气混相驱机理

CO2驱

混相驱

一次接触混相

油藏条件下CO2能与原油以任意比例混相

多次接触混相

流动过程中多次接触,发生相间传质达到混相

多级接触压力往往低于一次接触混相压力,MMP为多级接触达到混相的最小压力。

非混相驱

存在界面,增大原油体积、减小黏度、抽提

影响因素

C1

C4

C10

原油

A

B

压力升高、温度降低,两相区变小;

CO2纯度影响,注入气中氮气、甲烷、氧气会使MMP增大,加入乙烷、丙烷等会显著降低MMP。

两相区

两相区

大多数CO2与油藏流体的P-X相图呈复杂相态。以CO2与十六烷二元体系为例,红色曲线为平衡液相压力组成线-泡点压力组成曲线;蓝色线为平衡气相压力组成线-露点压力组成曲线。曲线以上为单相区,以下为两相区,泡点和露点压力的交点为临界压力-最小混相压力。

给定压力、温度条件下

不同组分下的实现相平衡线上的压力值组合

同一温压条件下的相平衡线上组分集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