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护理06第六章 病因病机.ppt

发布:2025-05-17约4.02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CLINICALTESTINGTECHNOLOGY第六章病因病机第一节病因第二节病机-2-第六章病因病机掌握外感、内伤病因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掌握阴阳失调、邪正盛衰的病机。-3-学习重点第一节病因(一)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邪气。自然界有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其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无毒害。六淫主要是由于六气太过或反常;或机体过于弱,无法适应正常的六气,则发病。1、风邪风邪是指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风为春季的主气,故春季发病较多。风邪的致病特点及性质如下:(1)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2)风性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4-一、外感病因第一节病因2、寒邪指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寒为冬季的主气,故多发于冬季,亦可见于贪凉、饮冷、淋雨等,寒邪客于肌腠,则为伤寒,客于脏腑则为中寒。寒邪致病的特点及性质如下:(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3)寒性收引-5-一、外感病因第一节病因4、燥邪是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点的外邪。为秋季的主气,主要表现为空气中缺乏水分。燥邪的致病特点及性质:(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易伤肺-6-一、外感病因第一节病因5、火(热)邪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点的外邪。热为夏季的主气,一般认为温邪、热邪、火邪都为热邪,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仅程度不同。热邪的致病特点及性质:(1)热为阳邪,易伤津耗气(2)热性炎上(3)热邪易生风动血(4)热邪易扰心神(5)热邪易致疮痈-7-一、外感病因第一节病因6、暑邪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中的火热之邪称为暑邪。其有明显的季节性,没有内生暑邪,只有外感暑邪。(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3)暑多夹湿-8-一、外感病因第一节病因(二)疠气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泄邪。又称为疫气、疫毒、戾气等,其有别于六淫外邪。1、疠气的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3)一气一病,症状相似2、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1)气候反常(2)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3)预防隔离工作(4)社会因素-9-一、外感病因第一节病因(一)七情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七情分别为五脏的志,即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七情的致病特点:1、七情皆由心发心2、直接伤及内脏3、影响脏腑的气机4、脏腑阴阳,五行的相生及相克关系5、多发为情志病6、病势的变化与情志也密切相关-10-二、内伤病因第一节病因(二)劳逸指过度的疲劳及过度的安逸。正常的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休息是会给人带来帮助,而过度的劳累和安逸则会引起疾病。1、过劳2、过逸(三)饮食饮食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条件。饮食失当则会成为致病因素。1、饮食饥饱失常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五味偏嗜-11-二、内伤病因第一节病因(一)水湿痰饮是指机体水类代谢障碍而产生的产物。其产生主要与肺、脾、肾、肝、三焦、膀胱、有密切关系,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输布水液;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水,主全身水液代谢;肝主疏泄,利于水液的输布;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膀胱主贮尿和排尿。任何一脏器失调则会形成水湿痰饮。-12-三、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第一节病因(二)瘀血指积血,累积停滞的血液。其形成多与外因内因等有关。常出现以下几种形式:气虚血瘀,主要是由于气虚,无以推动和固摄血液,而造成的血瘀;气滞血瘀,气滞则无以推动血行,故出现血瘀;血寒致瘀,血得温煦则行,遇寒则凝滞成瘀;血热致瘀热入营血,多煎血而黏滞,同时热迫血外行,多出血后停滞于局部。(三)结石湿热蕴结,久煎成石。主要由于饮食、情志等因素造成。其特点是:发于六腑空腔脏器;病程长,症状不稳定;易阻气机,损伤经络;易发生绞痛。-13-三、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第一节病因-14-四、其他病因其他病因主要包括外伤如刀枪伤、烧伤、冻伤、虫咬伤等;寄生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