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的饲养管理办法.doc
生猪的饲养管理办法
摘要:生猪生产从后备猪的选育到商品猪的出栏,大概经历5个阶段,而每个阶段的饲养目的又是不同的。但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养殖获取最大的经济回报。为此,生产者要根据生猪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设计出该阶段最为理想的工作目标,然后依据这个目标做好各个时期饲养管理关键点的控制工作,最大潜力地挖掘出各个阶段的生长潜能,从而获取较为理想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生猪;饲养管理;控制
一、生猪品种选择
在生猪的选择过程中,要注重生猪的生产性能与效益,按照生长快速、肉的质量良好、瘦肉较多、料肉比率高、产仔比率高、抗病能力强等几种原则来做出生猪的品种选择。
二、进行生猪饲养管理基本的原则
1.要完成四个“定”原则。四定指定位、定时、定温与定质。定位指的是猪有着“吃、拉、住”这三角的定位规范的行为,初次入栏的生猪要注重对其的调教还有利用;其次是定时与定量,保证质量与数量喂养生猪,不能让强壮的生猪吃得过于饱腹,而使弱小的生猪因此挨饿;接着是定温,要注意生猪的防寒与保暖;最后是要定质,饲料的质量要稳定,不能经常性地变更饲料的品种,并且要保持饲料的新鲜与营养全面。
2.抓住三个改变。饲养饲料应该多样性,以此满足不同生长与生理阶段生猪所需要的营养,以保证猪的生长潜能能够得到最大发挥;把饲喂干料改为饲喂湿料,即那种饲料被手抓成团状却不会流出水的,松开手却又能散开,这有利于提高生猪的采食量;把大猪出栏调整到适合为止,90到110公斤出栏最好。
3.抓好分群与分栏。分群管理与分栏饲养是指把生猪以性别和年龄,体重的强弱与生产用途等因素进行合理地分群与分栏。成年的公猪、处于怀孕后期的母猪和哺乳的母猪适宜分开以单栏来饲养,断奶的母猪和空怀的母猪可以小群的饲养;仔猪与肉猪的饲养密度要根据情况调整。
三、如何管理种猪饲养
1.种猪饲养管理基本点。种猪得是品种优良,两侧对称的睾丸大,体型健壮而且灵活,中下腹部脂肪量中等,直线但是会下垂;单圈进行饲养,定时间定数量进行饲喂,保证有充足的清洁的饮用水,公猪要保证足够的锻炼使其每天运动1到2个小时左右;选择公猪要选择在不受感染的农场买;驱完虫再配种,然后注射疫苗;适度的进行配种,定期抽样检查评定公猪精液的质量,再以此为根据进行饲养管理的调整,对交配次数作合理安排,保证正常的种公猪交配能
牙龈发痒,断奶后吃料的应激反应会得到降低;随着仔猪快速生长,要增加营养,及时添加仔猪饲料,为了提高断奶仔猪平均窝重。
断奶仔猪断奶时,为了减少应激反应,5到6天断奶仔猪饲喂饲料要进行采食量的控制,7到8成的饱腹感是比较合适的。同时,保持原有的饲料1到2周的喂养,补足充分的引用水,并添加电解多维和抗应激药物;进入保育仔猪后,要做好通风和保温的工作,预防其发生呼吸道的疾病。
五、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猪仔买回来后,先隔离饲养,5到7日之内不能让其过量的采食,等猪能适应环境后才能换成正常的饲喂,并且要做好防疫的注射与驱除寄生虫工作;转换与合并猪栏的时候,用3到5天的时间来训练生猪做到定点的采食、喝水、排泄与睡觉等,创造适合猪生长的环境;每天检查猪的采食与饮水或者其身体健康的状况,及时把病的,残疾的死掉的猪处理,防止群体间的传播。
六、冬季与夏季饲养方法
冬季饲养要增大猪舍采光面积,提高猪舍温度;增设床板,地板要干燥;不要让猪饮用冷水;饲喂营养完善的日粮;调整饲喂制度,增加喂料次数;提高饲料能量水平,保证饲料的质和量。供给充足、清洁的饮用水。尽量采用自动饮水器,便于节约用水。夏季饲养要防暑降温,通风透气。中午时,人工喷洒一些水在地面上有利于降温。中午饲喂时,投喂一定量的青绿饲料,既可提供营养、解渴,又可提高抗热应激能力。合理降低养殖密度,起到降温作用。水料比例为1:1,可提高采食量10%左右,但应少量多次现场搅拌现场喂,以防饮料变质。夏季气温高,利于细菌、病毒滋生。坚持3天做1次圈舍消毒,7天1次环境消毒,并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药,防止耐药性产生,提高消毒效果。管理好卫生,防止生病。
参考文献:
[1]杨公社,猪生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熊远著,中国养猪业发展道路,中国猪业,2006.
[3]陈焕春,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与净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