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日常管理.pptx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演讲人:
日期:
未找到bdjson
目录
CATALOGUE
01
资产登记与建档
02
资产使用与调配
03
维护保养管理
04
定期盘点与核查
05
报废处置管理
06
信息化管理系统
01
资产登记与建档
分类标准与编码规则
资产分类
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功能,将资产分为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等类别。
01
编码规则
为每个固定资产分配唯一的编码,编码规则要科学合理,具有唯一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和易识别性。
02
收集固定资产的基础信息、技术信息、财务信息、使用信息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分类和编码。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与录入流程
将采集到的固定资产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建立完整的资产档案,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信息录入
电子/纸质档案管理规范
01
电子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档案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备份,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02
纸质档案管理
对重要的纸质档案进行编号、装订和存放,建立档案借阅和保管制度,防止档案的遗失和损毁。
02
资产使用与调配
领用申请审批机制
审批流程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资产领用申请。
领用登记
需求提出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资产领用申请。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资产领用申请。
部门间调拨操作流程
调拨申请
调拨执行
审批流程
需要调拨资产的部门,需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调拨申请,说明调拨原因、资产名称、数量等信息。
资产管理部门审核调拨申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确保调拨的合理性。
批准后,资产管理部门安排资产调拨,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资产交接,确保资产调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外借资产追踪管理
外借申请
对于需要外借的资产,借出部门需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外借申请,并明确外借时间、用途等信息。
02
04
03
01
追踪管理
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外借资产追踪机制,定期追踪外借资产的使用情况,确保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审批流程
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外借申请,并报请上级领导审批,确保外借的合理性。
归还验收
外借资产到期后,借出部门需及时收回资产,并进行验收,确保资产完好无损地归还。
03
维护保养管理
预防性维护计划制定
定期检查
安排专业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周期性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01
维护计划
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运行状况和维护要求,制定详细的预防性维护计划。
02
维修记录
每次维护活动应有详细的维修记录,包括维护时间、内容、费用等信息。
03
故障报修与处理流程
发现故障时,应立即进行报修,并详细描述故障现象。
故障报修
由专业人员对故障进行诊断,确定故障原因和维修方案。
故障诊断
根据维修方案,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使用。
维修实施
维修完成后,应进行验证,确保故障已得到完全解决。
维修验证
第三方维保服务监管
第三方维保服务监管
维保服务选择
维保过程监管
维保合同
维保效果评估
选择具备资质和经验的第三方维保服务提供商,确保维保质量。
签订维保合同,明确维保内容、服务标准、费用支付等条款。
对维保过程进行监管,确保维保活动按照合同要求进行。
定期对维保效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04
定期盘点与核查
年度/季度盘点方案
确定盘点范围和时间
明确盘点的资产类型和数量,以及盘点的具体时间安排。
02
04
03
01
组织执行盘点
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盘点计划和方法进行盘点,确保盘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制定盘点计划和方法
根据资产特点和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盘点方法,如全面盘点、抽样盘点等,并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
盘点结果处理
对盘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账实差异分析标准
差异定义和分类
明确账实差异的定义和分类标准,如盘盈、盘亏、损坏等。
差异原因分析
对差异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造成差异的原因,如计量错误、管理不善等。
差异处理流程
确定差异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审批、调整账目等,确保差异得到及时处理。
差异预防措施
根据差异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差异的再次发生。
标签状态检查
检查资产标签的完好情况,包括是否脱落、污损等,以及标签上的信息是否清晰可见。
标签管理制度执行
制定并严格执行资产标签管理制度,确保资产标签的规范使用和管理。
标签更新与维护
根据资产变动情况,及时更新标签信息,确保标签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标签信息核对
核对资产标签上的信息与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是否一致,包括资产名称、编号、使用部门等。
资产标签状态核验
05
报废处置管理
报废条件与审批层级
报废条件
资产已达到使用年限或技术落后、无法修复、维修成本过高等情况,且经技术鉴定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