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其决策.pdf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决策
静脉血栓栓塞(vTE)是指静脉血管管腔内血液异常凝结,形成血栓而使血管完全
或部分阻塞,引起血液循环碍。VTE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具有潜在致死性的并发症,
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卵巢静脉
血栓形成等临床少见。VTE属于静脉回流碍性疾病,常急性发作,以下肢DVT最为
常见。VTE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死亡。对本病的治疗包拈抗凝、溶
栓、手术取栓、机械血栓清除术及采取下腔静脉滤器治疗等,而抗凝治疗是其最基本,而
且主要的治疗措施,严重时可考虑溶栓或手术取栓。
由于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体内血流动力学、凝血-纤溶系统的生理性改变,使得妊娠
期及产褥期本身即为导致孕产妇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其发生VTE的风险约为非孕期
正常妇女的4~5倍。止匕外,女性存在的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th「。mb。phi
1ia),即由于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遗传性蝴得性缺陷,或者存在获得
性易栓症危险因素,而具有高血栓栓塞倾向,使其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状态甚至相关疾病,
以及合并孕前危险因素、产科危险因素及孕期新发或一过性危险因素,均可导致妊娠期及
产褥期妇女发生VTE的风险增高
1妊娠期女性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病因
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学机制为血液高凝、血管损伤和循环淤滞,最终发生血管内凝血
而导致VTE。孕产妇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其本身即为发生VTE的高危
人群。
1.1血液高凝女性妊娠后,雌激素水平增高,影响肝脏内凝血因子合成过程,凝血因子
vn、vin和x显著增加,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水平,较非孕期凝血功能正常女性增高2~3
倍,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晚孕期孕妇较非孕期凝血功能正常女性增加50%;而其抗凝
系统活性降低,尤其是蛋白s活性明显降低。此外,妊娠期女性的纤溶系统活性,在一定
程度上受抑制,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凝血酶激活纤溶抑
制物与胎盘源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2及内皮源性PAI-1均增加,从而导致孕妇
体内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失衡,使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晚孕期孕妇的纤溶系统活性受抑
制作用更为显著。妊娠期女性的这种生埋性变化过程,一方面可作为保护机制,降低其产
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但是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血栓形成,增加VTE发生风险。此外,
妊娠剧吐,妊娠期发生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均可导致孕妇脱水、血液浓缩等理性
改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增加VTE发生风险。妊娠期女性体内凝血系统的生理
性变化。
1.2血管损伤血管损伤,特别是血管内皮组织损伤可激活内源性凝血过程。分娩过程、
妊娠期外科手术等操作,均可对血管造成损伤,进而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因子释放,
血小板加速聚集等,最终导致VTE的发生风险增加。
13循环淤滞随着妊娠期子宫体积逐渐增大对下腔静脉及骼静脉等的压迫作用逐渐增
加,导致下肢静脉和髓静脉血液回流不畅,从而使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