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清版)DB23∕T 3889-2024 移动捎带网络技术规范.docx

发布:2025-05-18约7.7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35.110CCSM11

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3889—2024

移动捎带网络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fortechnologyofmobilepiggybacknetwork

2024-12-03发布2025-01-02实施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23/T3889—2024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缩略语 1

5移动捎带网络架构 2

5.1概述 2

5.2业务需求 2

5.3网络架构 2

6网络实体要求 3

6.1移动捎带节点 3

6.2移动捎带终端设备 3

6.3接入网 3

6.4管理平台 4

7控制要求 4

7.1接入控制 4

7.2IP协议 6

7.3捎带节点移动性管理 6

7.4移动捎带传输模式要求 6

7.5管理平台需求 6

8试验方法 6

8.1试验说明 7

8.2试验环境和配置 7

8.3试验步骤 7

8.4试验通过准则 7

DB23/T3889—2024

II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重点实验室、弥纶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孟维晓、何晨光、王喆、陈舒怡、叶亮、韩帅、马琳、吴尘雨、周畅。

DB23/T3889—2024

1

移动捎带网络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移动捎带网络架构,规定了移动捎带网络技术的网络实体要求、控制要求,描述了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移动捎带网络技术所提供的应用、业务及相关网络和设备的设计和技术开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TFRFC49l9低功耗无线个人区域网(LR-WPAN)概述和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移动捎带网络技术mobilepiggybacknetworktechnology

利用网络内的移动节点将数据从终端传递至核心网络的一种方法。

3.2

移动捎带节点mobilepiggybacknode

具有移动性,支持无线通信,能够执行移动捎带网络技术的路由协议的网络设备。3.3

移动捎带终端设备mobilepiggybackterminaldevices

移动捎带网络中,产生数据的终端设备。

3.4

移动捎带业务mobilepiggybackservice

通过移动捎带网络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服务。

注:业务特点是主要用于上行传输,对传输延迟具有较高的容忍度。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2G: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nd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

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MobileCommunicationTechnology)

ACK:确认(Acknowledgement)

DB23/T3889—2024

2

FTTx:光纤接入(Fiber-to-the-x)

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

IPv4:网际协议第四版(InternetProtocolversion4)

IPv6:网际协议第六版(InternetProt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