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ERα及ERβ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2025.pdf

发布:2025-05-12约9.8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Ra及ER(3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202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由千骨密度下降而易引发脆性骨

1

折的代谢性骨病I]。世界范围内,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4倍,随着年

龄的增长OP患病率也大幅增加[2]。原发性OP可分为老年性、绝经后

性及特发性,OP的病因包括骨扯低、骨质流失超过正常水平、激素水

平变化、疾病及治疗和缺乏活动等生活方式因素[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

50~59岁女性群体的OP发病率在不断增加[4]。尽管女性OP患病率

高,但男性患病群体骨折后的死亡率更高[5]。OP起病隐匿,常引发相

关性骨折时才被发现,据估计,50岁以上人群中有50%的女性和20%

的男性会患有OP相关骨折[6-7]。与男性相比,女性由千峰值骨密度较

低导致患OP的风险增加,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会进步增加这种风险。

雌激素参与机体多方面的调节,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及骨骼系统等均

有重要作用,众多研究已论证了雌激素水平变化是引发OP的重要原因

[4,8]。雌激素活性通过雌激素受(estrogenreceptor,ER)亚型a(ER

a)和(ER)进行调节,分别由6q25.l上的ERa和14q23.2上的

ER�编码[9]。ERa和ER亚型对雌激素信号转导和靶基因调控的影响

存在差异,在骨组织中,ERa可以促进成骨细胞(osteoblast,B)

O的生

长,ER�对骨的形成与重吸收产生作用,雌激素信号转导通过直接和间

接调节靶基因转录来控制多种生理过程[10]。

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决定骨量和发生OP的风险,而骨量的

%~80%11

遗传力估计为60[]。研究已明确了遗传在OP病因中的作用,

确定OP遗传易感性基因和等位基因尤为重要,通过候选基因关联研究是

寻找OP遗传因素的主要策略[12]。个体的基因组成和疾病易感性之间存

在关键联系,许多单基因形式的OP是由在骨骼生物学中起重要作用的基

因突变引起[13]。遗传变异对OP发病率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雌激素缺

乏人群,识别OP相关特定位点或基因的研究有助千了解发病机制,从而

为OP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更好的策略[14]。

1骨密度

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降低是OP的典型特征,单

位面积与骨矿物质含量的比率决定了BMD,BMD水平受骨代谢的高度影

响,OB和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协同活动不断重塑骨骼,骨微结

构和骨强度的恶化都与骨材料的丢失有关,当骨重塑失衡时导致骨折的易

感性增加[15J。正常骨代谢下,OB的骨形成与OC的骨吸收处千动态平

衡,一旦骨形成低千骨吸收时就会发生骨密度下降,从而引发OP。研究

nt/�-catenin和Hippo信号通路调控

发现BMD相关易感基因通过W

OB和OC生物过程中的失衡在O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61。OP引发

脆性骨折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老年人骨折后死亡率极高,全世界有超过2

亿人受到OP的影响,无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