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导论》第二章.pptx
数据交换技术什么是交换?由中间节点进行转接的通信称为交换。例如,电话交换机在用户呼叫时为用户选择一条可用的线路进行接续。用户挂机后则断开该线路,该线路又可分配给其它用户。最初的交换:人工转接交换为什么要采用交换技术?节省线路投资,提高线路利用率。实现交换的方法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临时专用线路的过程。可以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也可以是一个复用信道。特点: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称为“面向连接的”(典型例子:电话)过程: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优缺点:建立连接的时间长;一旦建立连接就独占线路,线路利用率低;无纠错机制;建立连接后,传输延迟小。不适用于计算机通信:因为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真正传输数据的时间不到10%。例如:建立连接的时间为0.5秒,计算机以1Mb/s的速率发送10k字节。线路利用率=?
电话网络中的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也能在多路复用信道上实现在物理线路的某个信道上建立连接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报文交换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交换的技术。在交换过程中,交换设备将接收到的报文先存储,待信道空闲时再转发出去,一级一级中转,直到目的地。这种数据传输技术称为存储-转发。传输之前不需要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仅在相邻结点传输报文时建立结点间的连接。——称为“无连接的”(典型例子:电报)整个报文(Message)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发送。报文:需要发送的整个数据块(报头、正文、报尾)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报文交换优缺点:没有建立和拆除连接所需的等待时间;线路利用率高;传输可靠性较高;报文大小不一,造成存储管理复杂;大报文造成存储转发的延时过长,且对存储容量要求较高;出错后整个报文全部重发。比较:下载时若无断点续传功能,一旦出错你会怎样做?
分组交换(包交换)将报文分割成若干个大小相等的分组(Packet)进行存储转发。数据传输前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也是“无连接的”。有强大的纠错机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优缺点:对转发结点的存储要求较低,可以用内存来缓冲分组——速度快;转发延时小——适用于交互式通信;某个分组出错可以仅重发出错的分组——效率高;各分组可通过不同路径传输,容错性好。需要分割报文和重组报文,增加了端站点的负担。分组交换有两种交换方式: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
分组可能通过多个路径穿越网络数据报方式不能保证分组按序到达数据报方式(Datagram)各分组独立地确定路由(传输路径)不能保证分组按序到达,所以目的站点需要按分组编号重新排序和组装
虚电路方式(VirtualCircuit)通信前预先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虚电路虚电路是由其路径上的所有交换机中的路由表定义的类比:铁路系统(旅客/列车:分组,铁路网:网络,火车站:节点)“西安-北京”这条线路可以看成是一条虚路径也需要三个过程:建立-数据传输-拆除建立虚电路时,交换机将预留传输时所需的所有资源虚电路的路由在建立时确定,传输数据时则不再需要选则传输路径数据传输时只需指定虚电路号,分组即可按虚电路的路由穿越网络——“数字管道”提供的是“面向连接”的服务但却没有像电路交换那样始终占用一条端到端的物理通道,只是断续地依次占用传输路径上各个链路段——与铁路系统类比!可以看成是采用了电路交换思想的分组交换能够保证分组按序到达永久虚电路PVC和交换虚电路SVC
分组通过预先建立好的虚电路穿越网络
三种交换方式的事件顺序呼叫请求呼叫应答数据ABCD寻路延迟线路交换分组1分组2分组3ABCD分组交换分组4t报文ABCD排队延迟报文交换
logo第2章网络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分类及基本连接方法1双绞线2同轴电缆3光纤4无线传输
传输介质磁介质高带宽、低费用、高延时(小时)——在通信中很少使用金属导体双绞线、同轴电缆(粗、细)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微波、卫星、红外线、激光
网络传输系统的分类—根据介质有线传输系统无线传输系统
?有线传输介质01同轴电缆04双绞线02大对数缆05光纤03?无线传输介质06电磁波谱07红外线与激光08无线电传输09
2.1双绞线
结构两根绝缘导线按一定密度相互绞在一起双绞线的一个双绞循环称作扭矩扭矩越小,抗干扰能力越强应用领域:电话网络、计算机局域网传输信号: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螺旋绞合的双导线--每根4对、25对、1800对(2-1800)--典型连接距离100m(LAN)--RJ45插座、插头--优缺点:成本低组装密度高、节省空间安装容易(综合布线系统)平衡传输(高速率)抗干扰性一般连接距离短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双绞线(TwistPair,TP)内导体芯线绝缘内屏蔽外屏蔽外套
具有不同线对数的双绞线(4\25\100)
分类与规格型号分类屏蔽双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