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4407_T 95-2021 茨菇生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5-05-12约2.8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080CCSB23

DB4407

江门市地方标准

DB4407/T95—2021

茨菇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arrowheadproduction

2021-12-18发布2021-12-18实施

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4407/T9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恩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恩平市农业农村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官利兰、岑越彪、冯健超、何艺超、陈健章、冯玉环、李水源、谭乾开。

1

DB4407/T95—2021

茨菇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茨菇生产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品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我市茨菇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T8321-2000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茨菇arrowhead

茨菇(学名:Sagittariasagittifolia)是江南常见的一种水生蔬菜作物。又称茨菰、慈菇。植株高大。叶丛生,基部有许多根须。根部附近生出纤细匍匐枝,秋后枝端膨大呈球茎,球茎直径达3cm。

3.2

匍匐茎creepingstem

植株长大后,从各短缩茎的叶腋中抽生的地下茎。

3.3

球茎bulb

由伸长的匍匐茎先端几节膨大而成的地下茎,球茎是收获的主要产品器官。

3.4

压苗seedlingpressing

定植后,分株幼苗长出泥面时,用手深入泥中掐断连接分株幼苗的匍匐茎,将长出泥面的分株幼苗斜压入泥中10cm左右,控制群体分株,促进主苗壮旺和球茎肥大的栽培措施。

3.5

捺叶removeoldleaves

2

DB4407/T94—2021

将植株外围老叶连同叶柄捺入植株旁泥中的栽培措施。

4环境条件

茨菇种植田块环境应符合NY/T5010规定。选择土质为沙壤土、淤泥层厚度20cm以上、土壤pH值在6.0~7.5之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生态环境环境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的水田或池塘。

5品种

当地主栽茨菇品种。

6留种

在上一年茨菇种植田块筛选符合本品种典型特征、大小适中、健壮的茨菇苗作为种苗。留种田块留种期间避免使用除草剂。

7育苗

7.1育苗田块的准备

选择交通方便、土壤肥沃、排管方便的田块作为育苗田块,育苗田块与种植田块面积比为1:5。育苗田块回水将田块用拖拉机耙好,每亩撒施有机肥600kg~800kg沤田,同时用5%阿维菌素稀释150倍喷雾杀福寿螺,进水口用20目纱网围住减少福寿螺随水进入育苗田块。育苗前3天再用拖拉机耙田一次,耙平后田间保持3~5cm浅水层,准备育苗。

7.2育苗时间

一般7月上旬开始育苗。苗龄30~35d。

7.3育苗操作

从留种田块连根挖起慈菇种苗,若匍匐茎相连的茨菇苗将匍匐茎掐断成单株,掰去老叶,每株保留3片叶,3~5cm根,选择长势一致、符合品种典型特征、大小适中、无病虫害的茨菇种苗移植于育苗田块进行扩繁,株行距为30cm×35cm,6000~6500株/666.7m2。

7.4育苗管理

育苗田块保持3cm左右浅水层。育苗期间注意防虫,进行1~2次捺叶,保留3~4片叶即可。幼苗高25~30cm时即可移栽。

8定植

8.1大田准备

移栽前15天左右,大田回水耙平,保持5~8cm水层。每亩施腐熟有机肥600kg~800kg或复合肥(15-15-15)25kg,同时用5%阿维菌素稀释1500倍喷雾杀福寿螺,进水口用20目纱网围住减少福寿螺随水进入大田。移栽前3天,再耙田一次,耙平后田间保持1~2cm浅水层,准备移栽。

3

DB4407/T95—2021

8.2定植方法

田块准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