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pdf
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设计与试验研究
摘要
随着燃油经济性标准的日趋严格,以发动机为动力的混动汽车可根据工况调节发动机
工作在最佳油耗区域,同时能够解决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因而开始
被广泛应用。但混动汽车存在冷起动油耗高和热效率低的问题,然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的
先进技术如高压缩比、冷却EGR等需要合理的冷却。智能冷却系统除了满足发动机冷却
需求外,还可以精确冷却主要受热区,均衡燃烧室内壁面温度,提高燃烧稳定性,降低爆
震;降低EGR废气温度,提高充气效率;缩短发动机预热时间,降低油耗。因此,有必
要对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进行设计与试验研究。
本文基于发动机冷却系统设计,进行一维和三维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同步进行发动
机内部冷却方式为横流冷却的方案设计与试验研究,并对发动机热平衡试验和计算方法进
行研究。根据技术与试验研究,结合核态沸腾传热机制和换热模型分析,设计发动机智能
冷却系统方案,即基于横流冷却的内部冷却结构和基于电子水泵的温度控制策略。对发动
机内部冷却进行仿真分析、结构优化、流固耦合传热分析及台架试验。总结智能冷却系统
开发经验,制定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设计流程。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进行了一维和三维仿真分析研究,设计了发动机的横流冷却系统。通过一维仿
真,选择合适的模型元件,搭建仿真模型,设置系统及各元件参数,选定仿真工况,从系
统层面分析冷却系统原理;利用三维仿真方法,进行网格划分,设定初始和边界条件,模
拟发动机内部冷却的流体流动情况;通过试验验证仿真分析的准确性。设计缸体各缸缸肩
结构、缸垫上下水孔及冷却液出口位置,使发动机内部冷却实现横流冷却。发动机稳定工
作在额定功率工况下,进行主要受热区的温度测试,验证横流冷却的精确性和均匀性。
(2)设计了精测热平衡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根据传热理论和热平衡方程,结合发
动机实际工作循环,初步设计发动机热平衡计算方法,并设计精测热平衡试验方法。对比
分析精测热平衡试验方法和常规热平衡试验方法的差异,在发动机试验台架上模拟整车工
况下的热平衡试验,分析台架试验数据与整车实测数据的符合性。依据精测热平衡方法的
测试数据,优化热平衡计算方法。
3
()分析了核态沸腾传热机制及换热模型,并依据横流冷却和热平衡计算方法,设
计了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技术方案。设计冷却系统原理图、发动机外部冷却和内
部冷却,计算智能冷却系统及各零部件的散热量,并根据散热量进行系统零部件的性能匹
配设计。采用一维仿真方法分析对冷却系统及部件的流量、温度和压力分布,基于仿真数
据和分析结果,设计智能冷却系统温度控制策略,初步确定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参数和
三维模型。
4
()利用一维和三维协同仿真方法,进行了设计方案优化,并开展了流固耦合传热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分析,确定了智能冷却系统参数和三维模型。进行三维仿真模拟计算与分析,根据分析结
果改进内部冷却结构的设计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并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分析发动机内部冷
却壁面温度的合理性,校正一维仿真模型的边界条件,确定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
参数和模型方案。
5
()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开展了智能冷却系统方案验证。将确定的智能冷却系统
方案匹配到混动汽车发动机上,在冷起动工况下进行冷却液升温试验,在部分负荷工况、
不同冷却液温度下测试油耗,同步进行发动机在最大功率点、节气门全开工况下的热平衡
试验。根据试验数据分析智能冷却系统冷起动温升情况、对油耗的贡献及温度控制能力。
6
()系统的、详细的研究了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的设计及试验,包括技术
研究、热平衡试验方法和计算方法研究、仿真分析方法和准确性验证研究、方案设计、方
案改进及试验验证等。制定两级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设计流程,其中第零级制定
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设计流程,第壹级从方案设计、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制定设计流程。
通过一维和三维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验证了仿真方法和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横流冷
却方案设计与试验研究得知,横流冷却设计可实现精确冷却、均匀冷却;通过热平衡试验
与计算方法研究,精测热平衡试验方法获得的散热量更接近整车实际散热需求,基于以上
研究成果,设计了混动汽车发动机智能冷却系统和温度控制策略。经验证,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