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押题卷】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高频易错考前冲刺-记叙文阅读(含解析).docx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冲刺:记叙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20小题)
1.(2025?岚皋县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那抹中国红
刘羽昕刘卓
①从直升机上俯瞰,群山围拢下的河源季节性执勤哨所,如镶嵌在密林深处的一颗明珠。
②“咔嚓”,曹建军按下快门,拍下初识河源的第一张照片。身旁不时传来同行战友的啧啧惊叹声,大家对即将踏入的“世外桃源”充满期待。
③那年,曹建军19岁,刚被授予上等兵军衔,因表现优异特许成为第二批进驻河源的士兵。
④魏世斌是炊事班班长,他初见曹建军时,发现他性格内向,便总是在与从各单位遴选出的15名“河源勇士”谈话时贴心地给他递过话头。
⑤几日相处下来,魏世斌对曹建军多有照顾。从这位老班长身上,曹建军感受到如父兄般的踏实宽厚,也看到身为军人的职责担当。那时,他会跟在魏班长身旁忙前忙后,帮着整理炊事班需携带的用具,听他讲第一次进入河源的趣事……有时候,他还会安静地蹲在一侧,出神地看魏班长熨烫国旗。
⑥“班长,你怎么带这么多国旗呀?”曹建军不理解。
⑦“班长,国旗装箱还要折叠起来,你熨得这么平整不是白费工夫吗?”曹建军不理解魏班长为何要将国旗反复熨烫到没有一丝褶皱。
⑧可一向有问必答的班长,听到他的问话却沉默了,他望向曹建军时欲言又止。那时,曹建军并没有理解班长眼中的深意。
⑨伴着直升机发出的轰鸣声,曹建军登上前往河源的飞机。
⑩卸背囊,搬物资,清点人员……飞机刚刚落地停稳,大家便忙碌起来。由于河源天气阴晴不定,直升机需立即返航。只见螺旋桨飞速旋转,巨大的风力将周围的灌木吹得东倒西歪,站成一列的官兵保持着敬礼的姿势,用力站直身体。
?曹建军承受不住风的巨大冲击力,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后倒去。突然,他感到后面有人扶了他一下——是魏班长。看着身旁战友们挺立的身姿,曹建军羞得耳朵通红,立即挺直腰杆,立正敬礼。
?狂风停了,眼前荒芜的营区一下子映入了他们的眼帘。只见用铁丝网围成的场地里,杂草繁茂,只有一根笔直细长的简易国旗杆耸立其间。
?曹建军还愣着,魏班长已拿起镰刀向前走去。他熟练地割起黄绿相间的杂草,大家也依次跟上。经过近一小时努力,杂草丛生的营区露出本来的面貌。土地的颜色让已经汗流浃背的曹建军感受到生命蓬勃的跳动。
?这时,刚才还阳光明媚的天空转眼飘来阴云,很快又淅淅沥沥下起雨来。魏班长连忙叫战友们用塑料布将物资盖上,然后又开始组织搭设帐篷。仅仅一天,曹建军和战友们就体会到河源哨所阴晴不定的天气。
?夜晚,雨渐停,在西面云杉林上空出现几颗星星。大家劳累了一天,已在帐篷中酣睡。听着战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曹建军想着哨所中的那面红旗,迷迷糊糊也进入了梦乡。天微微亮时,曹建军隐约听见窸窸窣窣的声音,睁眼一瞧,原来是魏班长正小心翼翼捧着国旗向外走去……
?
?国旗换上没几天,就有些抽丝变形。魏班长说,那是过低的气温和凛冽的寒风导致的。看着班长将换下的国旗小心收起,曹建军终于明白了临行前魏班长带那么多面国旗的缘由。
?那天突降大雨,曹建军随班长去降旗。他解开绑在旗杆上的绳子。此刻降旗比升旗还困难,绳子飘来荡去,等成功将旗降下,两人的迷彩服已被雨水淋透。魏班长抚摸着国旗,说:“这抹中国红,是咱们军人坚守下去的力量,人在旗在!”
?曹建军听着班长的话,看着那抹红色,不知不觉竟湿了眼眶——他读懂了临行前班长熨烫国旗时,那眼中的深意。自那日起,曹建军自发跟着魏班长每日升降国旗。在他看来,河源哨所上空飘扬的国旗,总是那样鲜红、舒展。
?在河源,考验官兵的不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无长明电、无信号、无自来水的现实问题。物资两周才能补给一次,要是遇上极端天气,更是说不准日子。整个哨所只有一台卫星电话能与外界通联。官兵在这里巡逻执勤,忍受着孤独,履行着使命。
?后来,魏班长退伍返乡,曹建军开始自己一个人升降国旗……再后来,他脱下军装时,将升降国旗的任务交到战友陈健手中。
?一天,陈健给曹建军打来视频电话问候。“班长,你看我在河源,我们这里通网啦。”紧接着,镜头一转,营区侧面的山坡上,一面由石头砌成的近半个篮球场大的五星红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班长您看,‘中国红’永远绽放在河源……”曹建军望着那面五星红旗,眼里热泪翻涌。
(选自《解放军报》2024年10月29日,有删改)
(1)文章围绕河源季节性执勤哨所“那抹中国红”展开情节。请从曹建军的角度梳理文章情节,将内容补充完整。
初赴河源,满怀期待(第①~②段)→①(第③~⑧段)→坚守护旗,履行使命(第⑨~?段)→②(第?~?段)
(2)结合语境,回答问题。
①第?段中加点的“小心翼翼捧着”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分析。
②杨杨为第?段横线处魏班长升旗的场景设计了两个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版本一:绑旗、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