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子程序结构.pptx
2025/5/151第6章子程序结构本章重点介绍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指令、子程序调用时参数传递方法和子程序的设计方法。
介绍 P1392子程序又叫过程,相当与高级语言的过程和函数。1子程序结构是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础。2结构:procnamePROCAttribute…..procnameENDP3Attribute为 NEAR(段内调用)FAR(段间调用)4
一.子程序的设计方法3
1.子程序的调用和返回 P140call格式:CALL目标地址功能:暂停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执行相应的子程序,目标地址给出调用于程序的入口地址。在子程序执行完后,由子程序中的RET指令返回至CALL指令的下一条指令继续执行。为此,CALL指令同时需要把断点地址(即CALL指令的下—条指令的CS和IP)入栈保护CALL指令不影响标志位,但应特别注意在于程序中对相关寄存器的保护。CALL指令实质上是一条特殊的、带返回的无条件转移指令。
CALL指令目标地址的形成方式与JMP指令完全类似,即有段内直接调用、段内间接调用、段间直接调用与段间间接调用四种方式。直接调用其目标地址直接出现在CALL指令中,间接调用其目标地址存放在指令所指向的寄存器或内存单元中。
(1)段内直接接调用6如:03CALLOUTPUT ;段内直接调用子程序output04格式:CALLNEARPTR标号01功能:首先将断点的IP值压入推栈,再将从指令中得到的子程序相对偏移量加到IP,然后根据IP转相应子程序执行。02
(2)段内间接调用7格式:CALLREG|MEM1功能:首先将断点的IP值压入堆栈,再将子程序的地址偏移量送入IP,然后根据IP转相应子程序执行。子程序的地址偏移量为指令中指定的16位通用寄存器或存储单元值。2如:3CALLBX4CALLWORDPTR[BX]5
(3)段间直接调用8格式:CALLFARPTR标号如:功能:首先把断点的CS值压入堆栈,并将于程序的段地址送入CS再把断点的IP值压入堆栈,把子程序的地址偏移量送入IP。然后根据CS:IP转相应于程序执行。CALLFARPTROUTPUT ;段间直接调用子程序OUTPUT
(4)段间间接调用9格式:CALLDWORDPTRMEM如:CALLDWRODPTRMEM32功能:首先把断点的CS压入堆栈,并将指令中指定的双字存储器的第二个字的内容送入CS;再把断点的IP压入堆栈,再将双字指针的第一个字的内容送入IP。然后根据CS:IP转相应子程序执行。CALLDWORDPTR[BX]12345
2.返回指令RET P14110返回指令RET通常作为一个子程序的最后一条指令,用以返回到调用这个于程序的主程序断点处继续执行。与调用指令相对应,返回指令RET也有段内返回与段间返回两种形式。是段内返回,还是段间返回,汇编程序能自动确定,并形成相应的返回指令。返回指令有两种格式:
格式一:RET格式一为不带偏移量的返回。若是段内的RET指令(机器码为C3H/C2H),只返回主程序断点处的IP值。即从堆栈弹出一个字送入IP,且SP加2。然后返回CS:IP处继续执行程序。此时的返回也称近返回。若为段间的RET指令(机器码为CBH/CAH),则要返回主程序断点处的段地址和IP值。将从堆栈弹出一个字送CS,SP+2→SP,再从堆栈弹出一个字送Cs,同时SP加2。然后返回CS:IP处继续执行程序。此时RET也称远返回。
格式二:RETn格式二为带偏移量的返回,与格式一完全类似,只是在修改堆栈指针时需增加SP←SP+n处理。n一般为偶数,格式二适合主程序向于程序利用堆栈传递参数的情况。在利用堆栈传递参数时,主程序先将参数压入堆栈,在于程序中将参数取出,为找到正确的返回地址,保持堆栈平衡,应将堆栈指针修正。返回指令RET对标志位无影响。
例7-3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P144用展转相除法
在我们编程中用的最多方法就是展转相除法了,展转相除法是古希腊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也叫欧几里德算法,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结果的余数和被除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做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求尽。
14GYS PROCPUSH AXPUSH BXPUSH DXG1: XOR DX,DXDIV BXCMP DX,0JZ EXITMOV AX,BXMOV BX,DXJMP G1EXIT: MOV CX,BXPOP 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