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_T3871-2021_饲用小黑麦生产技术规程_安徽省.docx
ICS65.020.20
CCSB0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871—2021
饲用小黑麦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ForageRyeCultivation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87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绿墅牧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蚌埠和平乳业有限
公司、南谯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定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定远县吴圩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淮南市大
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怀远县包集镇农业技术服务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召荣、董萧、王祥、杨晓琴、谭娟、杨美、林冬学、李胜、宋贺、车钊、武
德传、黄婷、柯健、张子军、王俊、谢俊龙、郭大伟、王军、刘世清、金文俊、詹梅梅、杜文彬。
I
DB34/T3871—2021
饲用小黑麦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饲用小黑麦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技术、刈割利用等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饲用小黑麦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生产基地应选择交通条件好,方便运输,在奶牛、肉牛、羊等草食家畜规模养殖场的周边;地块地
势平坦、耕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pH值5.5~8.0的土壤上种植,宜与豆科、十字花科等
作物轮作。
1
DB34/T3871—2021
6品种选择
选用生产上合法品种,适于安徽省种植的饲用小黑麦品种。
7栽培技术
7.1播种前准备
7.1.1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和GB6142的规定。
7.1.2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2d~3d,用27%苯醚·咯·噻虫种子处理悬浮剂30g,兑水2kg~3kg稀释,均
匀喷拌小黑麦种50kg,边喷边拌,拌后堆闷2h~3h,晾干备播。
7.1.3底墒
播前保证5cm~10cm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85%。
7.1.4整地
耕深达16cm以上,深浅一致、耙碎耙透、地面平整、表土细碎。秸秆直接还田要粉碎且抛撒均
匀,镇压踏实。
7.1.5基肥
平衡施肥和化肥深施,氮磷钾肥配合,提倡增施有机肥。每667m施纯氮8kg~10kg、五氧化
2
淮北地区旱茬地适播期内667m基本苗15~18万,沿淮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稻茬地适播期内667m
22
8田间管理
2
DB34/T3871—2021
出苗后若有缺苗断垄,及时带水补播。
8.2追肥
一次性刈割时,需在起身至拔节期初期追施氮肥,667m
2
施尿素10kg~15kg,苗弱宜在起身期提
2
早追施,苗旺可推迟到拔节期追施,两次施用为宜。多次刈割时,每次刈割后667m施尿素5kg~6kg。
8.3水分管理
如遇旱,及时浇水灌溉。若遇涝渍,及时清沟沥水。
9病虫草害防治
9.1防治原则
提倡绿色防控,在选用优良抗病小黑麦品种、合理轮作的同时,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
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科学药控。
9.2主要病虫草害
9.2.1主要的杂草品种
主要阔叶杂草有猪秧秧、播娘蒿、荠菜和麦瓶草等;主要禾本科杂草有看麦娘、野燕麦、雀麦、菵
草和节节麦等。
9.2.2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纹枯病、锈病、白粉病和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金针虫、红蜘蛛和蚜虫等。
小黑麦返青后,结合中耕松土,除治杂草。对禾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