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秋季技术培训.pptx
养猪秋季技术培训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2
4
5
1
3
6
秋季环境管理
繁殖管理重点
饲料营养调整
养殖场日常操作
秋季常见病预防
应急处理预案
01
秋季环境管理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要确保圈舍温度适宜,可在圈舍内加设保温设施,如保温灯、草帘等,防止猪只受冻。
圈舍保温
圈舍温度调控要点
圈舍通风
在保持温度的同时,要确保圈舍内空气流通,避免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积聚,对猪只造成危害。
温度监测
定期测量圈舍温度,根据温度变化及时调整保温和通风措施,确保猪只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
通风与防潮措施
通风换气
秋季湿度较大,通风换气是降低圈舍湿度的有效方法。应合理设置通风口,确保空气流通,及时排出有害气体和潮气。
地面防潮
湿度监测
圈舍地面应保持干燥,可铺设防潮垫或生石灰等吸湿材料,减少地面潮气对猪只的影响。
定期测量圈舍湿度,根据湿度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如通风、更换吸湿材料等,确保圈舍干燥舒适。
1
2
3
光照强度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有助于促进猪只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光照时间,确保猪只每天获得足够的光照。
光照时间
光照均匀度
要确保圈舍内光照均匀,避免出现光照死角,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可通过合理布局光照设备,实现光照的均匀分布。
秋季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应适当增加圈舍内的光照强度,有助于猪只的生长发育。可通过增加光照设备,如灯泡、光管等来实现。
光照时间调整方案
02
饲料营养调整
秋季饲料配方优化
饲料种类选择
选择优质饲料,如玉米、大麦、豆粕、鱼粉等,保证饲料质量。
01
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满足猪只生长需求。
02
饲料加工与储存
确保饲料新鲜,避免霉变和过期,同时保证饲料的适口性。
03
饲料配比调整
根据猪只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调整饲喂次数,避免过量或不足。
饲喂次数
每次饲喂量要适中,避免浪费和猪只消化不良。
饲喂量控制
选择固定时间进行饲喂,让猪只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饲喂时间
饲喂频率与量控制
饮水系统清洁管理
饮水设备选择
选择清洁、卫生的饮水设备,避免污染猪只饮水。
01
饮水系统清洁
定期清洗和消毒饮水系统,保证水质清洁卫生。
02
饮水量监测
定期监测猪只饮水量,确保其正常饮水需求。
03
03
秋季常见病预防
秋季空气干燥,猪舍内易产生氨气等有害气体,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猪舍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猪只因温度过低或过高而引发呼吸道疾病。
饲喂时应确保饲料干净、卫生,避免粉尘过多,同时添加适量维生素,提高猪只免疫力。
按照疫苗接种计划,定期为猪只接种呼吸道疾病疫苗,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呼吸道疾病防控策略
空气质量
温湿度控制
饲料管理
疫苗接种
腹泻类病症识别处理
病症识别
治疗方法
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
腹泻类病症主要表现为粪便稀薄、次数增多,甚至水样便,可能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
秋季气温变化大,猪只易因受凉、饲料变质或消化不良等原因引发腹泻。
发现猪只腹泻,应立即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可采用药物治疗和饲养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如喂服止泻药、调整饲料配方等。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寄生虫消杀操作规范
秋季是多种寄生虫的活跃期,如蛔虫、绦虫等,应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采取不同的消杀措施。
寄生虫种类
选择高效、低毒的驱虫药物,按照药物说明书的用法用量进行使用,避免药物残留和耐药性。
加强饲养环境的管理,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杂物,保持猪舍干燥、通风,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药物选择
驱虫的最佳时间应在寄生虫感染高峰期之前进行,一般可在秋季初期和中期进行两次驱虫。
驱虫时间
01
02
04
03
饲养环境
04
繁殖管理重点
母猪配种时机选择
母猪发情时会出现食欲减退、不安、鸣叫、排尿频繁等特征,应准确把握配种时机。
观察发情表现
母猪发情期内应进行2-3次配种,每次间隔12-24小时,以提高受胎率。
配种次数与间隔
选择体型健壮、无疾病、性欲强、精液品质好的公猪进行配种。
公猪选择
妊娠期营养保障方案
饲料选择与喂养量
妊娠母猪应饲喂营养全面、易消化的饲料,并根据不同妊娠期调整喂养量,确保母猪营养需求。
01
蛋白质供给
妊娠母猪对蛋白质需求较高,应适当增加饲料中蛋白质的比例,如鱼粉、豆粕等。
02
矿物质与维生素补充
母猪妊娠期间需补充足够的钙、磷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03
分娩前后护理流程
分娩前后护理流程
产房准备
分娩过程管理
分娩征兆观察
产后护理
提前准备好干净、安静、温暖的产房,并做好消毒工作,减少母猪分娩时的感染风险。
密切关注母猪分娩前的征兆,如乳房膨胀、外阴部红肿等,以便及时做好接产准备。
母猪分娩时应有专人看管,及时帮助母猪娩出胎儿,并处理脐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