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真题汇编(北京版).doc
议论文阅读—真题汇编(北京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这就为我们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迅速发展、壮大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已成为我国实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
②究竟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所谓“尖”,即在从事的领域,有开阔的学术视野、高水平的业务素养和技能,能够占据前沿领军地位;所谓“新”,是指能够创造新知识、开拓新领域、发明新技术。这样的人才,能够在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向上发挥关键作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
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还必须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要以时代、国家需要为己任,勇于担当。正如七十多年前,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科学家,以国家利益为先,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这样一批具有高尚爱国情怀、强烈担当意识的顶尖人才,勇敢地担起了强国的时代重任,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新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也应该像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那样肩负起国家和时代使命。
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明确自主创新这一培养方向。当今世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才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我国自主开展的5G技术研究,从标准引领到应用规模化发展,从技术突破到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这项研究已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基础,在国际上赢得了机遇和发展空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证实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还要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我国积极探索适合国情的培养机制,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重心,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了让更多从事基础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我国还积极推行“强基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这一系列措施,致力于培养造就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拔尖创新人才,以形成各领域、各行业的人才梯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
1.根据全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2.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意在引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国家战略需求的意义。
B.第③段举钱学森、邓稼先的例子,论证了拔尖创新人才要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C.第④段我国自主研发5G技术的例子,证明了继承前人成果对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性。
D.第⑤段提到的中学生英才计划,是国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系列措施之一。
3.阅读文章,写出第②~⑤段的论证过程。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苦心人,天不负”“梅花香自苦寒来”……吃苦,是人生必经的历程,所有吃过的苦,都会变成宝贵的财富。当代青年,身处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不仅要肯吃苦、能吃苦,更要________。
②作为一种价值认知,青年人的“自找苦吃”,既表现为不安于舒适的现状,勇于自我突破;更表现为追求社会价值,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学习,把教室和实验室搬到乡野,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安逸工作,到艰苦的农村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用自己的苦换来乡亲的甜。为了更远大的目标,他们主动走出“舒适圈”把艰苦作为成长的阶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建功立业。
③的确,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更加迫切地需要青年人的参与和担当。我们只有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时代洪流中,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北斗卫星团队中的青年人不受外界诱惑,自找苦吃,勇敢面对艰苦环境,承担重任,用靓丽的青春描绘科技强国的宏伟蓝图。
④当然,时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青年人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