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发展与桥梁类型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70课件.pptx
桥梁发展与桥梁类型;;一张中国地形图置于眼前
鲜明的海拔差异跃然纸上
从西部高耸的高原山地
到东部广袤的丘陵平原
科学家们将其划分为
“三级阶梯”;发源自高原的河流
顺势逐级而下
在上游“劈开”山体
形成崖壁陡峭的嶂谷
;或是经过长期侵蚀
形成更为宽阔的峡谷
;到了下游,河流在平原上肆意冲刷,宽广的河道将陆地彻底分隔
;而在海岸线
群岛破碎、海湾广阔
浙江舟山衢山岛;太多的天堑,阻挡着人们的交通、交流,甚至出路。;人们究竟该如何
才能跨越这一切?;;两墩架一梁,
成为了人类桥梁史上
最简洁、最经典的造型;在木石架桥的时代,梁桥在我国粤闽地区盛极一时,这里盛产坚硬的花岗岩,是打造石梁桥的绝佳材料
;
1874年,世界第一座以钢为主体的桥梁落成。然而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钢桥是如此先进、如此昂贵,基本只能用于铁路建设设计、建造、资金也只能依靠西方国家,直到1937年,杭州钱塘江大桥落成,我国才有了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只是大桥通车后不到3个月,日本便攻陷上海,为了阻止敌军经此渡江,设计大桥的茅以升先生不得不亲手将其炸毁,大桥从此沉入江中,直到16年后才重新与世人见面。;钱塘江大桥最大单跨约66米,相邻两墩上各架一横梁,称为简支梁桥。而若要进一步提高跨度,这种桥必将面临一场进化,于是连续梁桥诞生了。
这是一种“多墩架一梁”的桥,由于梁体连续不间断,前后的弯曲可以互相约束,想被“折断”就没有这么容易了。;这是一种“多墩架一梁”的桥,由于梁体连续不间断,前后的弯曲可以互相约束,想被“折断”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我国最早跨越长江的桥梁
武汉、重庆白沙沱和南京长江大桥
均以连续梁结构建设
其中的南京长江大桥
最大单跨达160米
由我国完全独立设计建造;除了钢桥的突破
另一种新技术也在我国逐渐普及
它的原理十分巧妙
在混凝土中置入预先被拉伸的钢筋
钢??如同被拉开的弹簧
自带强烈的“收缩欲望”
若利用这种“内力”去平衡外力
梁体便能承受比原先更大的荷载
从而支持更大的跨度
这就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相比昂贵的钢铁,钢筋混凝土显然要便宜多了,于是在预应力技术的加持下
大量桥梁如雨后春笋,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相比昂贵的钢铁,钢筋混凝土显然要便宜多了,于是在预应力技术的加持下
大量桥梁如雨后春笋,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石太高铁简支梁桥;;合武高速铁路大别山中的竹根河连续梁桥;青岛海湾大桥,中国首座“海上立交”,连续梁结构;;有一种极为低调的桥
从外表上看,会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梁桥
但实际上却具有截然不同的力学特征
需要更复杂的设计和计算,这就是“刚构桥”
敲黑板:刚构桥墩梁一体,无缝衔接。
;由于桥墩和梁成为一个整体,它们终于可以“同甘共苦”,共同抵抗梁体的弯曲;;柳江大桥;连续刚构桥
这种20世纪90年代才在国内推广的新桥型
兼顾跨度需求和行车体验
数年间便风靡大江南北;大西线晋陕黄河多跨连续刚构桥;2;浙江温州瓯越大桥;贵州六广河大桥,连续刚构结构,主跨240米;2006年建成的重庆石板坡大桥复线桥,单跨已达到330米,一举成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连续刚构桥;;至此,从峡谷到平原,从江河到海峡
似乎都已被中国人跨越,但实际上还远远不够
面对陡峭的崖壁、湍急的水流,或是桥下交通的需要
竖直的桥墩已然无处安放
人们需要一种一跨而过的桥型;一跨而过的金沙江特大桥,左侧是四川,右侧是云南;对于中国人来说,拱桥再熟悉不过了,被写进小学课本的赵州桥,建于1400余年前
纵然几度经历洪涝、地震,其主体结构却依然完好,堪称世界桥梁艺术的典范;拱桥不仅是古镇园林里的标准印记,
也成为诗词歌赋中的经典意象
;;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敲黑板:拱桥的三种类型;确认过眼神,这就是柳州文惠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位于贵州北盘江峡谷深处,跨度445米。;自1993年起
我国粗钢产量跃居世界首位
桥梁建设逐渐走出了“舍不得用钢”的时代
钢拱桥也随之崛起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如今,拱桥的单跨跨度已达到552米,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钢桁架拱桥,世界拱桥跨度之最。;;1991年,跨度423米的上海南浦大桥
开启了我国自主建设超大跨度桥梁的先河
;大桥两端,伫立着两座约50层楼高的高塔,两塔与桥面间以180根钢索相连,如同一根根倾斜的钢铁琴弦:是为“斜拉桥”;大桥建成后两年,原班人马再次操刀,杨浦大桥横空出世,其跨度超越600米
一跃成为当时世界斜拉桥之最;对于斜拉桥来说
这样的跨度仅仅是“小试牛刀”
根根拉索向上提拉
竭力阻止梁体向下弯曲
如同有了一个个“隐形桥墩”
极大地提高了桥梁的跨度潜力;敲黑板:斜拉桥的拉索可以抵抗横梁弯曲;现代斜拉桥从诞生起,仅用了50余年时间,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