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分级管理制度.docx
设备分级管理制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设备分级管理是编制设备维修计划、进行维修记录和技术数据统计分析、开展维修经济活动分析的一项基础工作。
本制度适用于煤化工设备分级管理工作。
2分工与职责
机电仪车间负责按确定的设备级别进行维护和检修。
工艺车间负责对所辖设备提出等级判断并按设备等级进行设备管理。
生产技术部负责对车间提出的设备等级判断进行审核,并监管设备的分级管理情况。
3管理内容
3.1划分原则
3.1.1依据《设备分级评分标准》,对每台设备进行评分后,确定设备分级类别。
3.1.2A级属主要设备(含关键设备),得分大于30分,是直接影响全公司各系统及正常生产的设备。
3.1.2.1凡直接影响全公司主要装置正常、安全生产的设备,公司确定其为关键设备,均属A级设备。
3.1.2.2凡影响全公司及水、电、汽系统的设备,均属A级设备。
3.1.2.3凡影响本装置安全生产,造成装置停车的设备,均属A级设备。
3.1.2.4因设备故障造成修理困难,需要一周以上检修时间的设备,均属A级设备。
3.1.2.5因设备故障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直接损失在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设备,均属A级设备。
3.1.3B级属重要设备,得分为18-30分之间,一般为有备用设备,不影响安全稳定生产。
3.1.4C级属一般设备,得分在18分以下,其特征为不影响装置正常生产的设备。
3.2管理要求
3.2.1A级设备
3.2.1.1资料、图纸、档案、检修记录齐全、整洁,设置单台设备故障记录,并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填写分析记录。
3.2.1.2设备三级过滤器具齐全、合格。
3.2.1.3有编制的单台设备检修和维护保养规程。
3.2.1.4严把检修质量关,大、中修后,需经生产技术部、车间、维修单位三方验收签字。
3.2.1.5操作人员要经专门培训,遵守岗位操作法规和设备检修规程。做到“四懂”、“三会”,并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
3.2.1.6按岗位操作规程进行设备启动、运行与停车。严格做到:启动前严细准备,运行中反复检查,各项指标都达到工艺要求;停车后妥善处理,严禁超速、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3.2.1.7坚守岗位,严格执行车间巡回检查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做到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3.2.1.8操作人员发现设备运行状况不正常,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向车间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并上报和通知值班班长及有关岗位。
3.2.1.9备用设备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做到不潮、不冻、不腐蚀,对于转动设备要定期进行盘车。
3.2.1.10机电仪维修人员对分管范围内的设备,做到每天不低于二次巡检检查,发现设备缺陷要及时报告,结合设备检修予以消除。
3.2.1.11车间设备分管领导应每天上岗检查一次,车间设备技术员每天上岗检查二次以上,操作工一般情况下应每小时巡检一次,并及时填写设备维护巡查记录。
3.2.1.12对于关键设备具体执行《关键设备特级维护管理制度》,生产技术部设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周至少在全厂巡访一次,了解全公司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
3.2.1.13发生故障,无论何种情况,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随叫随到,日夜加班,尽可能做到A级设备检修不过夜。
3.2.1.14四个优先:优先安排维修力量;优先采取预防性和改善性维修;优先供应维修备件;优先落实更新改造资金。
3.2.2B级设备
3.2.2.1车间应建立、健全检修及各种管理档案资料。
3.2.2.2设备三级过滤器具齐全。
3.2.2.3大、中修后,维修单位同车间进行验收签字。
3.2.2.4操作工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3.2.2.5维修人员每天检查一次,问题处理后及时填写设备缺陷消除记录。
3.2.2.6车间主任、技术员每三天至少检查一次,及时填写巡检记录。
3.2.3C级设备
3.2.3.1车间建立设备档案资料及检修记录。
3.2.3.2设备三级过滤达到要求。
3.2.3.3车间技术人员填写设备运行档案及检修记录。
3.2.3.4操作工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执行。
3.2.3.5维修人员至少每两天检查一次,填写记录。
3.2.3.6车间主任、技术员每周至少检查一次。
附:《设备分级评分标准》。
项目
内容
评分系数
评分标准
1.用途
是否生产设备
3
2
1
属生产设备。
属辅助生产设备。
属非生产设备。
2.生产
情况
运行周期
3
2
1
每天运行二班或二班以上。
每天运行一班或不足二班。
每天运行不足一班。
有无备用设备
5
3
1
无备用或有备用,但直接影响生产。
有备用但直接影响生产。
有备用,对生产基本不影响。
发生故障时的影响程度
5
3
1
影响全厂及全系统。
影响局部或一个车间。
只影响设备本身。
3.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