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航空发动机叶片用镍基高温合金》编制说明.pdf

发布:2025-05-13约7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航空发动机叶片用镶基高温合金》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提出并归口,经中国技术市场协

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计

划,标准名称为《航空发动机叶片用银基高温合金》。

(二)项目背景

航空发动机叶片是发动机实现能量转换的核心部件,需在

l000°C以上高温、高转速、高应力及复杂腐蚀环境下长期服役,

对材料的高温强度、抗氧化性、抗热腐蚀性、疲劳性能及组织稳

定性提出了极高要求。银基高温合金以银为基体,通过添加辂、

钻、钥、铝、钦等合金元素,形成了优异的高温综合性能,成为

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首选材料,广泛应用于军用涡扇发动机、民用

大涵道比发动机及航天动力装置。

l.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业的持续复苏、我国大飞机项目(如C919)

的推进及航空发动机“自主可控”战略的实施,对高性能银基高

温合金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据行业预测,未来十年我国航空

发动机用银基合金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5%。与此同时,

新型发动机设计对材料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如更高的涡轮进口

温度(目标突破1200°C)要求合金具备更高的高温持久强度;

更长的检修周期(从数千小时提升至万小时以上)要求材料显微

1

组织更稳定;更复杂的冷却结构设计要求合金具有良好的加工成

型性。这些需求推动产业对镁基合金的成分优化、工艺升级及性

能一致性控制提出了更高标准。

2.技术进步推动需求

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迭代升级倒逼银基高温合金技术持续突

破。在材料设计领域,新型合金元素(如铢、钉)的添加显著提

升了合金的高温强度与抗氧化性能,但对成分均匀性控制提出了

更高要求;在制备工艺领域,定向凝固、单晶铸造技术的普及(单

晶叶片使用率巳超过90%),要求合金熔铸过程中严格控制杂质

元素与显微缺陷;在检测技术领域,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

原子探针tomography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合金显微组织的精准

表征提供了支撑,但亟需统一的检测方法与评价准则。此外,增

材制造技术在航空叶片修复与制造中的应用,对锁基合金粉末的

纯度、粒度分布及流动性提出了新的技术规范,亟需通过标准化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

3.产业链的完善与挑战

我国银基高温合金产业链巳覆盖“矿石开采—合金熔炼—铸

锭加工—精密成型—检测认证“全环节,但在高端产品(如第三

代单晶合金)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成分控制精度不足,关

键元素(如铢、铣)的均匀性误差影响材料性能一致性;二是显

微缺陷(如析出相尺寸不均、夹杂物残留)控制水平与国际先进

水平存在差距;三是检测标准不统一,导致不同企业的质量评价

结果缺乏可比性。此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低,原材料供应

商、合金生产商与发动机制造商之间技术参数衔接不畅,制约了

2

产业整体竟争力的提升。制定统一的团体标准,可有效解决上述

问题,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技术协同的“语言体系”。

4.国际竟争与合作

全球镁基高温合金市场长期被美、英、德等国的跨国企业(如

通用电气、霍尼韦尔)垄断,其产品通过严格的标准认证体系构

建技术壁垒。我国虽在部分型号合金上实现突破,但在国际市场

竟争中仍面临“认证难、认可度低"的问题。制定与国际接轨的

团体标准,一方面可提升国产合金的质量可信度,助力进入国际

航空发动机供应链;另一方面,通过标准互认与技术交流,促进

国内外企业在合金研发、检测方法等领域的合作,逐步缩小技术

差距,实现从“替代进口”到“参与全球分工”的跨越。

(三)目的意义

1.目的

(1)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

通过明确银基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范围、力学性能指标、显

微组织要求及缺陷控制标准,建立覆盖“熔炼—铸造—热处理—

检测“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不同批次、不同企业的产品

性能波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满足航空发动机叶片高可靠性要求。

(2)规范行业生产技术要求

对合金熔炼工艺(如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