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pptx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日期:
目录CATALOGUE02.评估流程构建04.风险分析模型05.防护对策制定01.风险评估基础概念03.技术检测手段06.持续改进机制
风险评估基础概念01
指对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脆弱性以及由此引发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为安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评估目的包括资产、威胁、脆弱性、风险和安全措施等。核心要素010302定义与核心要素包括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等。评估原则04
评估目标与适用范围明确风险评估的目标和范围,确保评估工作有的放矢。评估目标适用范围评估重点评估阶段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关注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方面的风险。贯穿于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各个阶段。
根据风险来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等。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以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横轴,以风险影响程度为纵轴,建立风险矩阵,用于直观展示风险等级。根据组织的安全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对各类风险的容忍度,作为制定安全策略的依据。风险分类与分级标准风险分类分级标准风险矩阵风险容忍度
评估流程构建02
识别组织或系统中的重要资产,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人等,并评估其价值。资产识别明确风险评估的范围和目标,包括系统边界、业务流程和重要资产等。范围界定根据组织或系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风险评估标准和方法选择准备阶段:资产识别与范围界定
实施阶段:威胁分析与脆弱性检测威胁分析识别可能对组织或系统造成威胁的风险源,包括黑客攻击、恶意软件、自然灾害等。01发现组织或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并评估其被利用的可能性。02风险分析综合考虑威胁和脆弱性,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03脆弱性检测
总结阶段:风险计算与报告生成风险报告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计算风险指标,如风险值、风险等级等。风险沟通与决策风险计算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计算风险指标,如风险值、风险等级等。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计算风险指标,如风险值、风险等级等。
技术检测手段03
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漏洞扫描采用自动化工具对目标系统进行全面扫描,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和弱点,并生成详细报告。01渗透测试模拟黑客攻击行为,对目标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尝试,检测系统的实际安全防护能力。02安全加固根据扫描和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加固,如修补漏洞、调整配置、增加防护等。03
日志分析与入侵溯源收集系统、应用、设备等各个层面的日志信息,并进行集中存储和管理。日志收集通过日志分析工具,对日志进行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威胁。日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追溯攻击来源和攻击路径,为安全事件处置提供有力支持。入侵溯源
数据加密有效性验证加密算法验证密钥管理验证加密实现验证对系统中使用的加密算法进行验证,确保其强度和可靠性,避免被破解或绕过。对加密算法的实现进行验证,确保其在系统中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防止加密过程被篡改或破坏。对密钥的生成、存储、使用和销毁等环节进行验证,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控性,防止密钥泄露或被非法使用。
风险分析模型04
定量评估方法(ALE/SLE)ALE(年度损失期望值)通过评估威胁发生频率和潜在损失,计算年度损失期望值,用于衡量潜在经济损失。SLE(单次损失期望值)概率风险评估评估单一威胁事件可能造成的预期损失,有助于确定特定威胁的潜在影响。利用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及潜在损失分布,提供量化的风险指标。123
定性评估模型(风险矩阵)威胁等级划分根据威胁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直观展示风险分布。风险等级确定风险矩阵图根据威胁的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威胁划分为高、中、低等级别,便于优先处理。综合考虑威胁等级和资产的重要性,确定风险等级,为风险处置提供决策依据。
风险评估流程FAIR框架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风险评估流程,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处置等环节,有助于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因子分析FAIR框架通过识别风险因子,分析因子之间的关系,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威胁情景构建模拟可能的威胁情景,分析威胁路径和潜在影响,帮助识别关键风险点。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FAIR框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工具(FAIR框架)
防护对策制定05
风险优先级划分划分标准综合考虑资产的重要性、威胁的可能性以及安全漏洞的严重性,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等级。01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等级,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确保重要资产和核心业务得到优先保护。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