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标准.docx
施工工艺标准
1校园网布线要求
本次项目的校园网拓扑布局是星形结构,业主要求要遵守原有拓扑,即由中心机房到各幢楼之间直接用光纤连接,各楼到中心机房只有一级级联(除城区的崇庆中学、崇庆实验中学、蜀城中学外)。另外,数据网与监控网分开,本次新建的监控网络控制室到中心机房需要单独布光纤。光纤架空,必须用钢绞绳作为支撑。
1.1应遵循以下规范:
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GB/50462-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31469-2002《防静电地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1.2招标文件中校园网布线施工验收要求(最低要求)
布线规范,横平竖直,强弱电分开。除总体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外,室外线路应与业主协商好走线线路,尽可能埋地;在没有业主或用户同意的情况下,不得飞线,不得翻楼顶;埋地部分外层套PVC管,埋管深度不低于15厘米;出地面部分2米以下加装铁管(壁厚≥0.8mm)防护。除套管部分外,均使用线槽板及连接件布线,线槽用膨胀钉固定安装,膨胀钉间距应小于80厘米。
所有线路都有标识,交换机在墙柜或机柜中固定牢固,线路绑扎整齐。
1.3布线标准详细要求
缆线的布放:
缆线布放前,应核对布放缆线的规格、程式、路由及位置与施工设计相符。
电缆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电源线、信号电缆、对绞电缆及建筑物内其他弱电系统的缆线应分离布放,以便防止电磁干扰。
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应为配线箱内周长,工作区处预留20CM。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布放水平电缆线以前,应对信息点进行配线估算,充分利用好每箱线,做到节约用线。
穿引缆线时,拉线用力应适度,不得野蛮施工。
穿线过程中,特别是在与金属管、转线盒等断面接触时,应保护缆线护套层。
穿好缆线前,应及时做好电缆两端识别标记;缆线布放到位后,应对照两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绑扎电缆时,安装配线架前再对音一次。
缆线的端接
缆线终端处必须卡接牢固,接触良好。
对绞电缆与接线模块卡接时,应按设计和厂家规定进行操作。
缆线中间不得产生接头现象。
对绞电缆与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终端时每对对绞应保持扭绞状态,5类线非扭绞长度不应大于13mm,3类不大于25mm,剥除扩套层长度为4-5cm。
剥除护套均不得刮伤绝缘层,应使用专用工具剥除。
对绞电缆与RJ45信息插座的卡接端子连接时,应按先近后远,先上后下的顺序进行卡接。
对绞线在与信息插座(RJ45)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插座类型、色标和编号应符合568A或568B标准。
配线架内缆线终接(安装在模块上)应预留2cm余量,以便今后维护和检修故障。配线架模块留有一定余量。
信息插座安装要求
在内装修完成之后,进行各工作区面板和模块插座的安装。
信息插座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30cm(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土建或甲方要求确定)。
信息插座只需要安装于墙上。其旁边20cm外安装一个三线单相电源插座,信息插座和电源插座的底边距地面30cm。
机柜后部强弱电交叉
2监控系统安装
2.1摄像机的安装
本次项目中摄像机主要是网络高清摄像机,与POE交换机直接连接,由POE交换机供电。只有169台为模拟摄像机,采用集中供电方式配12V的开关电源。
摄像机安装前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检查:
将摄像机逐个通电进行检测和初调,在摄像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检查云台的水平、垂直转动角度,并根据设计要求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检查摄像机防护罩内紧固情况;检查摄像机机座与支架或云台的安装尺寸。
在搬动、架设摄像机过程中,不得打开镜头盖。
在高压带电设备附近架设摄像机时,应根据带电设备的要求,确定安全距离。
摄像机的安装应牢靠、紧固。从摄像机引出的电缆宜留有0.5m余量,多余线缆盘绕在护罩内,可用电工胶布等粘牢固定,不得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的电缆和电源线应固定,不得用插头承受电缆的自重。
对摄像机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观察监视区域的覆盖范围和图像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固定。
2.2线路的敷设
电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电源线宜与信号线、控制线分开敷设;室外设备连接电缆时,宜从设备的下部进线;电缆长度应逐盘核对,并根据设计图上各段线路的长度来选配电缆。宜避免电缆的接续,当电缆接续时应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墙壁电缆的敷设,沿室外墙面宜采用吊挂方式;室内墙面宜采用卡码方式。墙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