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司泵技能培训).pptx
离心式压缩机的喘振
n1n2n3喘振区出口P流量G/V喘振点离心压缩机分别在不同的转速下,得到一条P-G曲线,在每条曲线上有一个压力的最大值,在此最大值下的气体流量,就是压缩机的喘振点。连成曲线就成喘振极限,流量落入左边的阴影区,就会产生喘振。
喘振的现象在生产过程中,压缩机有时会突然产生强烈震动,气体介质的流量和压力也出现大幅度脉动,并伴有周期性沉闷的“呼叫”声,以及气流波动在管网中引起的“呼哧,呼哧”的强噪音,管网有周期性震荡,振幅大,频率低,并伴有周期性吼叫声。压缩机震动强烈,机壳、轴承均有强烈震动并发出强烈的周期性气流声。这种现象统称为压缩机的喘振工况,压缩机不能在此况下长时间运行。一旦进入喘振工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调节措施,降低出口压力或增加入口流量,使压缩机工况点脱离喘振区,实现压缩机的稳定。
喘振的危害由于震动强烈,轴承液体润滑条件会破坏,轴瓦会烧坏,甚至轴断裂,转子与定子会产生摩擦碰撞,密封元件将遭到严重破坏。另外,对工艺系统影响严重。
喘振的原因内部原因:流量不断减少到一定值时,叶轮流道内的气体严重的旋转脱离是产生喘振的内因。
喘振的原因外部原因:1、系统压力增加到一定转速下对应的最高压力。2、气体出口压力增高到一定转速下对应的最高压力以上,进入喘区。A、压缩机紧急停车,来不及回流或放空。防喘阀没投自动的情况。出口气体没去路,在出口憋压;或者止逆阀板脱落或阀门打不开,气体排不出去。B、系统突然减量而止逆阀动作迟缓或关不严,在压缩机急剧减速出口压力降低时,后系统的高压气体会倒流,引起喘振。
喘振的原因外部原因:3、操作不当引起喘振防喘阀未投自动,或者其整定值不正确,打开不及时都能会引起喘振。对于双缸压缩机,开车时应当先增加低压缸的压力比,再增加高压缸的压力比,即升压过程先关低压缸防喘阀,再关高压缸的防喘阀,否则低压缸出口压力低,高压缸压力比过大造成高压缸喘振。同样,停车时候先开高压缸防喘,再开低压防喘。升速升压过快,或降速之前没有降压也危险。所以,开车时要先升速后升压,停车时要先降压,后降转速。否则在低转速高压力的情况下易发生喘振。
喘振的原因外部原因:4、机械部件损坏引起喘振A、机械密封、平盘密封、O型环等形成段间或级间串气,会引起喘振和也影响打气量。B、过滤网堵塞,止逆阀板关闭不严或脱落均可造成压缩机喘振。
喘振的防止与消除1、增加气体流量。最重要的方法是在操作中必须避免压缩机在低于喘振流量的喘振区运转,喘振发生时必须设法立即增大流量(开出口放空阀;降出口压力;开防喘阀),然后查明原因并清除。处理原则:入口加流量,出口保畅通,背压要降低,回流或放空。如果系统需保压,则在打开防喘振阀气体打回流后,适当提高转速,使出口压力增加到原有水平,在停车之前又应预先打开回流或放空防喘振。
喘振的防止与消除2、根据性能曲线控制防喘裕度,合理整定防喘振阀门。*升速升压前根据性能曲线,定好工况变动点,按防喘振安全裕度进行控制。*防喘振安全裕度是指在一定转速下,实际流量与喘振流量之比,即:防喘裕度=该转速下的实际流量/同转速下的喘振流量控制范围:一般在1.05~1.33、开车与停车,升速与升压根据性能曲线,遵循“升压必先升速,降速必先降压”原则。
调节原则1、为了防止压缩机喘振的发生,在压缩机各段入口都设有防喘阀,即一部分出口气体经降温后又回到入口,补充异常情况下入口气量的不足,达到其所需入口气量。开停车过程中,防喘阀打手动,有利于频繁调节,大幅度及时调节,达到稳定后,可投自调。2、升压先升速,否则容易发生喘振。3、压缩机调节气量的方法有多种,正常生产时用转速调节手段是最节能、最快捷的方法,正常工况下,压缩机的防喘振阀应该投自动,并全关状态。4、缓慢交替地开防喘振阀门。开关防喘振阀门不要过快过猛,以避免轴位移增大,振动加剧,密封系统失调,如机组有两个以上的防喘振阀门时,各阀门的开关要交替进行,使各缸的压力变化均匀,这对各缸的受力、防喘振和系统的协调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