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护理考试题(+答案解析).docx
骨折护理考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骨折早期(伤后12周)的饮食原则是()
A.清淡易消化
B.高热量、高脂肪
C.高钙、高蛋白
D.多吃辛辣食物
答案:A
解析:骨折早期,患者由于创伤应激,胃肠功能可能受到影响,此时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加重胃肠负担。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在早期不易消化;高钙、高蛋白食物一般在骨折中期和后期补充更合适;辛辣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道,不利于早期恢复。
2.下列哪种骨折固定方法属于外固定()
A.髓内钉固定
B.钢板固定
C.石膏固定
D.螺钉固定
答案:C
解析:外固定是指在身体外部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的方法,石膏固定就是常见的外固定方式。而髓内钉固定、钢板固定、螺钉固定都属于内固定,是通过手术将固定器材植入体内来固定骨折。
3.骨折患者长期卧床,最易发生的并发症是()
A.缺血性肌挛缩
B.创伤性关节炎
C.骨化性肌炎
D.压疮
答案:D
解析: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容易发生压疮。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后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但不是最易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身上;创伤性关节炎多与关节内骨折等因素有关;骨化性肌炎多见于关节附近骨折。
4.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原则,错误的是()
A.早期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为主
B.中期以骨折处远近侧关节活动为主
C.晚期以重点关节为主的全面功能锻炼
D.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
E.受伤肢体应严格制动,避免活动
答案:E
解析:骨折患者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早期以患肢肌肉等长收缩为主,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中期以骨折处远近侧关节活动为主,防止关节僵硬;晚期以重点关节为主进行全面功能锻炼,恢复关节功能。功能锻炼应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而严格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不利于骨折恢复。
5.开放性骨折现场止血宜首选()
A.上止血带
B.局部压迫包扎
C.指压出血血管
D.结扎出血血管
答案:B
解析:开放性骨折现场止血首选局部压迫包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有效控制出血,且对局部组织损伤相对较小。上止血带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指压出血血管只能暂时控制出血,不能持久;结扎出血血管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不适合现场操作。
6.骨折患者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主要表现为()
A.呼吸困难、发绀
B.局部疼痛、肿胀
C.发热、寒战
D.关节活动受限
答案:A
解析: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是骨折处髓腔内血肿张力过大,骨髓被破坏,脂肪滴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可引起肺、脑脂肪栓塞。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功能障碍的症状。局部疼痛、肿胀是骨折的常见表现;发热、寒战可能与感染等因素有关;关节活动受限主要与骨折本身及局部组织损伤有关。
7.关于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原始骨痂形成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期约需23周
B.是骨折愈合的关键时期
C.骨痂主要由软骨痂转化而来
D.此期骨折端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
答案:B
解析:原始骨痂形成期是骨折愈合的关键时期,约需48周。骨痂形成有两个来源,即膜内化骨和软骨内化骨,并非主要由软骨痂转化而来。此期骨折端还未达到临床愈合标准,临床愈合标准一般在原始骨痂形成期之后。
8.骨折患者在石膏固定期间,为防止发生失用性骨质疏松,应()
A.进行肌肉等长收缩
B.多吃高钙食物
C.增加户外活动
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骨质丢失;多吃高钙食物能补充钙质,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增加户外活动可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防止石膏固定期间发生失用性骨质疏松。
9.下列哪项不是骨折的专有体征()
A.畸形
B.反常活动
C.骨擦音或骨擦感
D.疼痛与压痛
答案:D
解析:骨折的专有体征包括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疼痛与压痛是骨折的一般表现,很多其他损伤也可能出现疼痛与压痛,不属于骨折的专有体征。
10.对于骨折患者的搬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先止血、包扎,再固定
B.疑有脊柱骨折者,应三人平托法搬运
C.四肢骨折可就地取材进行固定
D.搬运过程中可以随意移动骨折部位
答案:D
解析:搬运骨折患者时,应先止血、包扎,再固定。疑有脊柱骨折者,为防止脊髓损伤,应采用三人平托法搬运。四肢骨折可就地取材,如木板、树枝等进行固定。搬运过程中严禁随意移动骨折部位,以免造成骨折移位,加重损伤。
多项选择题
1.骨折的晚期并发症有()
A.坠积性肺炎
B.缺血性骨坏死
C.创伤性关节炎
D.关节僵硬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