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理论信息安全基本知识试题(+答案解析).docx
计算机基础理论信息安全基本知识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不属于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
A.病毒攻击
B.防火墙配置错误
C.拒绝服务攻击
D.缓冲区溢出攻击
答案:B
解析:防火墙配置错误属于安全配置方面的问题,并非网络攻击类型。而病毒攻击是通过病毒程序破坏系统;拒绝服务攻击是使目标系统无法正常提供服务;缓冲区溢出攻击是利用程序缓冲区边界处理漏洞来执行恶意代码。
2.数字证书采用公钥体制进行加密和解密。每个用户有一个私钥,用它进行();同时每个用户还有一个公钥,用于()。
A.解密和签名;加密和验证签名
B.加密和签名;解密和验证签名
C.解密和验证签名;加密和签名
D.加密和验证签名;解密和签名
答案:A
解析:私钥是用户自己保管的,用于对数据进行解密(因为公钥加密的数据只有对应的私钥能解密)和对消息进行签名(证明消息是自己发出的)。公钥是公开的,用于对数据进行加密(其他人可以用公钥加密数据发给拥有私钥的用户)和验证签名(验证消息是否确实是对应私钥拥有者发出的)。
3.以下关于对称加密算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A.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
B.加密速度快
C.密钥管理简单
D.适用于对大量数据的加密
答案:C
解析:对称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速度快,适合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但它的密钥管理比较复杂,因为需要安全地分发和保管密钥,一旦密钥泄露,数据就会面临安全风险。
4.防火墙的作用是()。
A.防止内部网络攻击
B.防止外部网络攻击
C.防止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非法访问
D.以上都是
答案:C
解析: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它可以控制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流量,防止非法的访问和数据传输。既可以防止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的攻击,也可以限制内部网络用户对外部网络某些危险区域的访问。
5.下列哪一项不是计算机病毒的特性?()
A.传染性
B.隐蔽性
C.可触发性
D.不可执行性
答案:D
解析: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可以自我复制并传播到其他程序或计算机)、隐蔽性(隐藏在正常程序或文件中不易被发现)、可触发性(在满足一定条件时被激活)和可执行性(病毒本质上是一段可执行的程序代码)。
6.访问控制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访问者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B.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C.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D.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答案:A
解析:访问控制的核心是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限制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相应的资源。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主要依靠杀毒软件等安全防护措施;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是访问控制的一个步骤;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主要通过数据校验等方法。
7.以下哪种身份认证方式最安全?()
A.密码认证
B.数字证书认证
C.短信验证码认证
D.指纹识别认证
答案:B
解析:密码认证容易被破解,存在密码泄露的风险;短信验证码认证可能会因为手机被盗取或短信被拦截而失效;指纹识别认证虽然具有一定的唯一性,但也可能存在被伪造的情况。数字证书认证基于公钥加密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防止身份假冒。
8.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不包括()。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修改性
答案:D
解析: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包括保密性(确保信息不被未授权的访问)、完整性(保证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篡改)和可用性(保证信息在需要时能够被正常使用)。可修改性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会破坏信息的完整性,不属于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9.入侵检测系统(IDS)的作用是()。
A.防止网络攻击
B.检测并响应网络中的入侵行为
C.对网络进行加密
D.管理网络设备
答案:B
解析:入侵检测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和入侵行为,并及时发出警报或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它不能防止网络攻击,只是在攻击发生时进行检测;对网络进行加密是加密技术的作用;管理网络设备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10.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
B.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附件
C.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D.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
答案:B
解析:随意打开来历不明的邮件附件可能会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或遭受其他安全威胁。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可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可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可以及时发现和清除计算机中的病毒。
11.以下哪种加密算法属于非对称加密算法?()
A.DES
B.AES
C.RSA
D.RC4
答案:C
解析:DES(数据加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