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水电工程智慧工地典型应用与功能架构、基础设施配置清单、系统部署安装与运行维护.docx
附录A
(资料性)
典型应用与功能架构
A.1全场人员实名制管理及定位系统
A.1.1全场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
A.1.1.1通过人脸、虹膜等身份识别技术,结合闸机系统进行人员实名制进出场管理和考勤。
A.1.1.2将闸机系统布置于水电水利工程建设现场出入口处。
A.1.1.3结合管理需要配置视频监控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等进行管理联动。
A.1.2定位系统
A.1.2.1结合定位系统进行室外定位,结合蓝牙网关、信标或UWB技术等辅助进行室内定位。
A.1.2.2定位精度可按照作业面或施工区域控制,应支持地下洞室多出入口人员车辆的实时统计。
A.1.2.3具备反映人员、设备、车辆等所在位置、进入施工区域时间和停留时间的功能。
A.1.2.4配置历史轨迹追踪、电子围栏区域绘制、危险区域报警、倒地监测、语音对讲等功能。
A.2全场视频监控系统
A.2.1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摄像机的数量和位置布设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JGJ/T292的规定。
A.2.2视频监控摄像机按照外形分为枪式摄像机、球型摄像机、半球摄像机,根据用途及场景选择相应摄像机。如:固定监控区域采用枪式摄像机或球式摄像机,监控大范围场景的区域选用球型摄像机,办公区内部安装半球型摄像机。
A.2.3施工现场重点监控区域选用具有红外功能的摄像机,满足重点区域低照度时的监控质量。
A.2.4显示设备安装在空间较为宽敞的云平台驾驶舱房间或办公大厅,同时做好防雷接地措施。
A.2.5在施工现场的作业区域、料场、设备存放场地、厂区出入口、围墙、塔吊、生活区、办公区等重点区域设置监控摄像机,重点监控区域无监控盲区。
A.2.6监控管理系统具备远程管理功能,在移动端或电脑端对监控摄像头进行远程控制。
A.2.7监控管理系统具备对监控视频的切换、处理、存储、检索和录像回放等功能。
A.2.8视频监控系统违章行为识别,包含吸烟监测、安全帽监测、安全带监测、人员倒地监测、翻越围栏、危险区域入侵等。
A.3全场环境监测系统
A.3.1全场环境监测系统具备环境信息监测、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数据显示、预警提示等功能。
A.3.2全场环境监测设备的部署方式主要分为可移动监测设备和固定监测设备。固定式环境监测设备采用有线传输方式,可移动监测设备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A.3.3环境监测系统具备数据处理分析及预警提示功能,当监测到的环境数据超标时及时预警提示。
A.3.4布置在施工现场的环境监测设备具备监测数据实时显示功能,如:PM2.5浓度、PM10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风向、风速、温度、噪声值等。
A.3.5在电脑端显示实时监测信息及监测数据分析结果。
A.4全场智能巡查
A.4.1通过信息采集设备收集现场视频、图像、音频、文本、空间位置、巡查轨迹、巡查结果、异常记录等数据,实现全厂智能巡查数据采集。
A.4.2通过视频监控设备,采集施工现场视频、图像、音频等数据。
A.4.3通过车辆识别设备,采集车辆出入场时间、车牌号等数据。
A.4.4通过移动终端设备,采集施工现场视频、图片、音频、文本、异常记录等数据。
A.4.5通过航拍设备,定时巡航,采集施工现场进度情况的视频、图像等数据。
A.4.6通过定位设备,采集巡查人员的空间位置、巡查轨迹等数据。
A.5传感系统
A.5.1通过检测元件对深基坑支护结构应力、周围建筑物倾斜、基坑顶层位移、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A.5.2通过检测元件对大体积混凝土表层、中心、底层温度进行监测。
A.5.3通过检测元件对桩基础施工的钻入深度、提钻速度、垂直度偏差、灌浆量进行监测。
A.5.4通过检测元件对高支模过程中模架倾斜、位移、变形、模架轴压进行监测。
A.5.5通过检测元件对外墙脚手架倾斜程度、测脚手架位移、模架变形情况进行监测。
A.5.6通过检测元件对基础、主体结构的模板、钢筋、混泥土施工过程进行监控。
A.5.7通过起重机械监测设备对起重机械进行限位监测、群塔防碰撞监测、区域保护监测、远程监管、工效分析。
A.5.8通过监测设备对钢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进行监测,能够进行数据分析。
A.5.9通过通用数据采集装置接入坝料智能加水、智能摊铺、智能碾压、智能灌浆等智能施工系统(设备)运行数据,能够进行施工过程全场景监控。
A.6功能架构
图A.1为电力建设水电工程智慧工地整体框架图。
图A.1功能架构图
附录B
(资料性)
基础设施配置清单
水电水利工程智慧工地基础设施应包括信息采集设备、网络基础设施、技术平台、控制机房(户外一体化机柜)、信息应用终端。各设备应采用主流配置并适应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平台能力应具有通用性及兼容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