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基础》教案 第十章 3D打印成形技术.pdf
课题第十章3D打印成形技术
课时4课时(180min)
知识目标:
(1)掌握3D打印的原理、实现过程和特点
(2)掌握3D打印的主要工艺
教学目标
(3)了解3D打印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素养目标:
培养优化意识,持续提升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3D打印的原理、实现过程和特点,3D打印的主要工艺,3D打印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掌握3D打印的主要工艺
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用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
【学生】班干部报请假人员及原因
【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导入
什么是3D打印技术?其原理是什么?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3D打印的基本原理、主要工艺、应用和发展趋势等知识
3D(3Dimensions)打印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由零件三维数据模型驱动,采用材料逐层累加的方法制
造实体零件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去除材料的加工技术,3D打印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
所以又称增材制造(AM,AdditiveManufacturing)。
3D打印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J.E.Blanther在专利中提出用堆叠系列蜡片的方法来制作三维地
貌图的地图模型。1984年,CharlesW.Hull在UVP公司的支持下,完成了一个能自动制造零件的系统,称
为光固化3D打印。1988年,美国3DSystems公司推出了第一台现代商用3D打印机——SLA-250,标志着3D
打印机商用化的开始。
……(详见教材)
第一节3D打印的基本原理
传授新知一、3D打印的原理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3D打印原理图”图片(详见教材),并进行讲解
3D打印技术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的累加式打印,如图所示。
【教师】播放“3D打印原理”视频(详见教材),并提出以下问题:
请谈谈你对3D打印原理的了解?
【学生】观看、思考、举手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
3D打印时,零件的三维数据模型通过特定的数据格式存储、转换,并由专用软件对其进行切片离散,得到
各层截面的二维轮廓信息。计算机按照二维轮廓信息自动生成加工路径,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层层累积打印
材料,形成各个截面轮廓薄片,并逐步按顺序叠加成三维实体,最后进行适当的后处理,获得目标零件。
【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传统的“去材加工”有哪些缺点?
【学生】聆听、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
传统的“去材加工”是在做“减法”,通过车、铣、磨等工艺将不需要的地方去掉,但会存在着“伸不进、
够不着”的问题,因此在加工复杂形状的产品时较为困难,而且切削下来的材料也被浪费了,降低了材料的利
用率。
二、3D打印的实现过程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3D打印实现过程图”图片(详见教材),并进行讲解
3D打印实现的基本过程包括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