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docx
第一节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结构防水原则:“以防为主,防排结合,刚柔相济,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整治”。以结构自防水为主,充分发挥结构自身的防水能力,附加柔性防水层为辅,多道防线,层层设防。结构自防水是防水之本,关键是保证防水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密实性、抗渗性、抗裂性、防腐性和耐久性。加强细部结构的防水措施。
一、抗渗混凝土自防水的施工重点
(一)抗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本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防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的规定;
2、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首先按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和调整,然后确定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及经济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3、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膨胀率和收缩率以及混凝土坍落度指标进行试配抗渗混凝土,若对混凝土还有其它技术性能要求时,在计算和试配中予以考虑,并增加相应试验项目进行检查。
4、混凝土膨胀剂的用量采用内掺法计算。
(二)抗渗混凝土的拌制
抗渗混凝土的拌制是混凝土工程防水抗渗性能的关键环节,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保证足够的搅拌时间,进行正确的拌制,才能取得良好的防水效果。
本工程混凝土由专业混凝土生产单位进行组织,完成拌制抗渗混凝土的工作。
(三)抗渗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1、抗渗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
2、由于抗渗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比普通混凝土快,特别是气温较高时,要尽量保持混凝土输送的连续性,每次的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宜超过1.5小时,运距较远或太热天气施工宜掺入缓凝剂,以减少坍落度损失。
(四)抗渗混凝土的养护
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混凝土的养护方法符合下列规定:
1、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2、抗渗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3、混凝土养护浇水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采用蓄水养护法或涂刷薄膜养生液养护法;
4、混凝土的养护用水与拌合用水相同;
5、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混凝土时,其敞露的全部表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专人负责看护避免覆盖物出现漏洞;
6、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设置测温管,插入混凝土长度不小于300mm。并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检测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25℃以内;
7、侧墙,拆除模板后,对混凝土的暴露面,必须用草帘、薄膜等覆盖物覆盖养护,应避免受到阳光的直射和寒流的袭击。
二、水平施工缝防水施工
由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上的原因,不能连续将结构整体一次性浇筑完成,必须先选定适当的部位设置施工缝。
本工程水平施工缝设置于基础底板上返500mm处,施工缝设置一道通长止水钢板。
三、后浇带施工
(一)技术准备
1、后浇带施工前应对材料、施工时间、现场状况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对设计与规范的符合性,预测施工后对功能的有效性,并做好核对记录。
2、确定施工方案,针对后浇带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功能要求,不同的现场情况,编制满足设计规范和工艺要求的施工技术措施。
3、对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其主要内容为: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应注意的事项和操作要求、细部构造及技术质量要求。
4、应熟悉设计图纸、本施工工艺标准及相关技术规程,对后浇带的做法、
位置、配筋进行了解,以确定后浇带上述内容的合理性,并确定是否提出修改建议。
(二)后浇带的留置
后浇带的位置、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已场地平整,放线无误,垫层施工完毕。
后浇带的型式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留置,保证成型的措施应按施工方案进行落实。
1、基础底板防水后浇带留置
基础底板防水施工→底板底层钢筋绑扎→后浇带两侧钢板止水带下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400)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治水带处预埋木方→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焊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后浇带两侧砼施工→后浇带处砼余浆清理→后浇带两侧砼养护→后浇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采用止水条,后浇带模板采用木模支撑侧模,保证砼侧面平整、密实,以使止水条与砼表面粘贴牢固,更好发挥止水条的止水效果。
基础底板后浇带
2、基础外墙防水后浇带留置
外墙常规钢筋施工→水带处预埋木方→钢板处柱分离箍筋焊接→焊短钢筋头于止水钢板上和剪力墙竖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
浇砼一侧→封剪力墙外模,并加固牢固→后浇带两侧砼浇筑→后浇带两侧砼养护。
基础墙后浇带
(三)后浇带砼浇筑
1、基础底板后浇带砼浇筑
凿毛并清洗砼界面→钢筋除锈、调整→抽出后浇带处积水→安装止水条或止水带→砼界面放置与后浇带同强度砂浆或涂刷砼界面处理剂→后浇带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