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DB34_T2400-2015_黑尾近红鲌鱼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_安徽省.docx

发布:2025-05-11约2.32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65.150

B5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2400—2015

黑尾近红鲌鱼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fryandfingerlingbreedingofculterfish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2400—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望江县武昌湖特种水产良种场。

本标准起草人:徐凯、舒结春、张汉勤、张孝根、凌武海、万全、汪启华、鲍传和、丁淑荃、魏敏、

余鹏、杨英明、陈新华、俞爱萍、熊华炜、方芳。

I

DB34/T2400—2015

黑尾近红鲌鱼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uculternigrocauda)鱼种培育的培育池要求、培育池

准备、苗种放养、投喂与管理、疾病防治、鱼种出池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黑尾近红鲌苗种培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536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培育池要求

环境符合NY5361的要求,水源水质符合GB11607要求,水量丰富、周边无污染源、安静。

3.2.1夏花鱼种培育池

土池、面积1334㎡~2000㎡,水深1.5m~2.0m。依据鱼苗大小控制水位,有独立的进排水系

统,进出水口安装60目~80目尼龙绢网,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3.2.2一龄鱼种培育池

增氧设备首选微孔增氧系统,其罗茨鼓风机功率每667㎡池塘配套为0.2kw~0.25kw;每口

池塘配备1~2台75w自动投饵机。

4培育池准备

4.1清池消毒

1

DB34/T2400—2015

夏花鱼种培育池4月下旬排干池水,对池塘进行清整,保留淤泥深度20cm,暴晒备用。一龄鱼

种培育池5月下旬清整备用。

4.2注水、消毒

放鱼种前15d,注水30cm,先用生石灰清塘,每667㎡用量150kg,全池泼洒消毒。使用

其它药物清塘需要符合NY5071要求。

4.3

施肥培水

放养苗种前7d~10d,培养浮游动植物。每667㎡池塘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禽类粪100kg~

120kg,用浓度为0.3mg/L~0.4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消毒后加注新水,苗种下塘时维持水

深100cm~150cm。如使用商品生物肥水剂全池泼洒。则需符合相关标准。

5

苗种放养

5.1苗种来源

从水产良种场购进或自繁。

5.2苗种质量

健壮活泼、无伤无病,检疫合格。

5.3

苗种放养

5月底或6月初,投放孵化出膜3d~5d的鱼苗,用于培育夏花鱼种,放苗密度为20万尾/667

㎡~30万尾/667㎡。

使用尼龙袋充氧运输的鱼苗,放养前先调节水温差,水温差以不超过2℃为宜。

6月下旬至7月初。

6投喂与管理

鱼苗放养第二天即开始投喂,采用全池泼洒黄豆浆培育,每天3~4次,待鱼苗长至1cm后再辅

以鱼苗专用饲料培育,蛋白质含量40%以上,符合GB13078、NY5072规定。

2

DB34/T2400—2015

饲养期约1个月。每天泼洒一次豆浆,投喂专用粉料配合饲料,按照先相对分散后集中的方法进

行投喂,直至驯化达到集群摄食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为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的破碎料,日投喂3~

4次。

饲料需符合GB13078、NY5072要求。

6.1.2.2中期

饲养期约1个月,投喂粗蛋白质含量≥36%,粒径为1.0mm的配合饲料,日投喂3~4次。

6.1.2.3后期

投喂粗蛋白质含量≥32%,粒径为1.5mm的全价料,日投喂3~4次。投喂时间为每天8∶00~

11∶00,15∶00~18∶00,投喂量以鱼种摄食行为不再明显为准。

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种摄食情况而定。

6.2日常管理

全程安排专人管理,每天早晚巡塘,记录天气、水温、投饵量及投饲次数。并适时灌注新水,保持

水位稳定,避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