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治疗.ppt
昏迷的治疗昏迷是脑功能发生严重抑制的病理状态,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昏迷往往发生在颅高压加重后、频繁抽搐或一次长时间的抽搐之后,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脑性高热随之而来。Glasgow昏迷评分应用能帮助评定有无昏迷及昏迷的程度,在儿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第30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早期、大剂量使用纳络酮,适用于Glasgow评分≤7分者;本药是4种阿片受体的拮抗剂,是神经系统钙离子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NMDA)的拮抗剂,还可改善呼吸抑制、促进意识恢复、调节神经系统兴奋及抑制功能、改善微循环、减轻脑水肿、减轻脑结构损害。无毒副反应。首剂剂量0.4~0.8mg,稍稀释后静脉注射、以后按0.4~1.2mg每30min至2~4h重复静脉点滴、病情稳定后12~24h停用;第3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选用甲基泼尼松龙,2~5mg/kg,每日2~3次静脉滴注。大剂量应用时要除外结核感染、一定要同时给予广谱、高效的抗病毒药、观察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预防感染。一般应用不超过3~5d。第3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床头抬高30°、维持至轻度脱水状态、但要保证血压及微循环正常。甘露醇:连续应用5~6次以后作用逐渐减弱,应与速尿、地塞米松、甘油、白蛋白合用,以增加疗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同时给予抗酸和保护胃黏膜制剂。甘油:安全、副作用少,可较长时间服用,可与甘露醇除交替使用。第3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速尿:应注意水电解质紊乱。2002年10月国际及美国颅脑创伤会议提到,速尿可引发正常脑出现脑水肿或加重脑水肿,故建议不做常规应用。人血清白蛋白:作用缓慢而持久。有人认为白蛋白与速尿合用效果更佳。过度通气疗法:脑血管收缩,还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减少脑脊液形成;晚期无效。控制性侧脑室引流:主要适用于脑积水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第3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惊厥的控制要快速有效控制即刻发作,在病程中预防反复惊厥发作。避免小量、多药、长间隔用药。地西泮:是惊厥现场急救的首选药物。氯硝西泮:作用强于地西泮、维持时间长、但呼吸道分泌物加多、肌张力明显低下、嗜睡等副作用大于地西泮。因影响病情评估建议限制使用。咪唑安定:起效速度与地西泮大致相同,疗效较地西泮好。不良反应轻,停药可迅速苏醒。第3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毒性脑炎的概念病毒性脑炎(viralencephalitis,VE)是由多种病毒引起脑和脑膜病变的总称。通常主要是指病毒侵入脑组织直接产生的脑实质急性炎症。病毒性脑炎(除乙脑、森林脑炎外),多无季节性、地域性,具有“散发性”和病原多元性的特点。第2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发热;(2)有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及体征;(3)脑脊液检查:2/3以上患儿可呈非化脓性改变,(4)病毒病因学检查:是国内诊断的弱项,方法主要有脑脊液病毒特异性抗体测定,脑脊液病毒培养、鉴定(5)脑电图检查:当大脑皮层广泛重度损害时,脑电图示广泛高电压δ波。(6)除外其它诊断。不能仅靠临床表现及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因脑电图阳性特异性低、不能做病因学诊断。第3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毒性脑炎的诊断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征;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辅助检查:脑脊液、脑电图、头颅CT/MRI第4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与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有关约半数病例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脑实质损害症状—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惊厥发作等体征—锥体束征;锥体外系损害;出现原始反射;颅神经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第5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与年龄有关年长儿常以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起病;婴幼儿多以发热,惊厥起病。第6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临床表现—与病原有关病毒性脑炎的病原有多种,不同病原有其各自不同的临床特点。在国内,病毒性脑炎的第1位病原是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紧随其后(在重症脑炎中占首位);肠道病毒中又以柯萨奇病毒更多见。而各种虫媒病毒则是危害最大、传播最广的病原,如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和加利福尼亚病毒等。第7页,共4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