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docx
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目录
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总则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制度
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施工测量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制度
施工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工艺流程设计、试验制度
基础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三检”制度
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制度
成品保护制度
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验收制度
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查验收及储存管理制度
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
混凝土、砂浆试块制作、养护、试压制度
岗位培训制度
劳务用工管理制度
质量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制度
工程质量回访保修制度
1.施工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总则
1.1管理宗旨
项目部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颁布的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与标准,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理念,秉持优质高效、用户至上的宗旨开展施工工作。
1.2组织架构与职责
项目部设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管的质量安全科,配备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核验记录工作。同时,做好施工记录与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整理完善施工技术资料,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3质量教育与技术指导
定期开展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活动,提升工人操作技术水平。在关键施工部位,项目技术负责人与专职质量检查员需亲临现场指挥并提供技术指导。
1.4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依据施工规范开展现场质量管理,确保每道工序质量均符合验收标准。坚持对分项、分部工程进行施工质量自检自查,严格落实“三检”制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工序,必须整改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1.5隐蔽工程管理
隐蔽工程施工前,需经项目部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公司查验。监理工程师查验合格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1.6材料质量管控
严格把控材料质量关,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工程施工前,及时完成工程所需材料的复试工作,无检验证明的材料,不得用于隐蔽工程施工。
1.7资料档案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安排专人负责资料整理工作。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依据工程进度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签证记录,分类保管好自检资料与质量控制资料,随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
1.8违规责任追究
对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员,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罚款等处理,并追究相应责任。对引发质量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依照上级规定程序严肃处理。
2.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制度
2.1图纸会审组织与参与
图纸会审工作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项目部(分公司)依据工程类别,选派相关专业人员提前查阅、熟悉图纸,梳理存在的问题,并按时参加图纸会审会议。
2.2图纸会审记录与落实
图纸会审过程应做好详细记录,组织会审单位需及时协调解决提出的问题,并形成书面文件(必要时由设计单位出具修改图纸)。监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均需签字盖章确认,相关资料纳入工程档案管理。
2.3设计变更管理
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均需填写设计变更联系单,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建设)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实施。若设计变更内容对建设规模、投资等影响较大,必须经公司审批后,报送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所有设计变更资料,包括联系单、修改图纸等,均需做好文字记录,归档保存。
3.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
3.1核对目的
施工图现场核对旨在帮助施工人员精准把握设计者意图,熟悉图纸内容与结构物细部构造,掌握原始资料。通过核对,消除设计缺陷,统一施工认识,使设计方案达到技术先进、施工便利、经济合理的目标,是施工准备阶段的关键工作。
3.2核对程序
3.2.1准备工作
现场核对前,项目经理应带领项目部技术人员全面、细致地审阅施工图,深入理解设计意图、技术标准要求,核对图纸工程量与工程量清单的一致性,熟悉工艺流程和结构特点。
3.2.2现场核对
工程部负责组织现场核对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检查各项计划安排、设计图纸及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方针、政策与规定,图纸是否完整,内容有无错误与矛盾。
明确设计内容的技术条件,掌握工程规模、结构特点与形式。
核实设计文件依据的水文、气象、岩土等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与完整性。
复核路线中线、主要控制点、转角点、三角点、基线等关键数据的准确性。
评估构造物与电讯、管道及其他建筑物的相互干扰情况,检查解决办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审查针对地质不良地段、水土流失及环境影响的处理措施。
考量施工方法、运输方式、道路条件等是否契合实际施工需求。
检查临时房屋、电力、电讯设备、临时供水供电等场地布置的合理性。
确认各项协议书等文件的完整性与齐备性。
明确工程建设期限,包括分期、分批工程的具体时间要求。
若现场核对发现设计不合理或错误之处,应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按程序报上级机关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