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评价师培训.pptx

发布:2025-05-11约6.69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知识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安全生产事故分析安全生产隐患整改与事故处理措施案例分析

0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本知识02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03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04危害因素的辨识主要内容05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06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01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02

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管理缺陷失控人员失误环境因素

危害因素的分类0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02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03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04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05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06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07其他危险、危害因素08

物理性风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化学性风险、危害因素生物性风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风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风险、危害因素其他风险、危害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七类。

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重大风险、危害因素重大风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风险、危害因素ILO《预防重大事故公约》将重大事故分为以下两类: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事故由有毒物质引起的事故重大风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重大风险、危害因素的辨识0102根据风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01对照经验法类比方法(一)直观经验法02事件树(ETA)事故树(FTA)(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危险辨识和分析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控制事故预防优先原则:——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订按如下顺序选择控制措施:1.消除风险如:用无毒、非可燃物代替高毒、高燃溶剂。2.降低风险(1)用低毒、低燃物替代高毒、高燃物。(2)将风险源与接受者隔离如:机器防护装置,防手触锯床之刃;幕状物以防眼触焊弧之光;局部排风系统把工人呼吸区的有毒蒸气抽走。(3)限制风险如:工程技术措施:刨床的自动喂料装置;管理措施:轮班制以减少暴露时间;某些过程在现场无人时进行。

.使用个体防护装置仅当无立即可行的其他方式,作为临时暂且措施,才使用个体防护装置。因为个体防护装置有如下缺点:

不能消除或降低风险;

如因任何原因装置失效,则工人完全暴露于危害中;

如装置妨碍了工人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则会形成新的问题。

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设置安全装置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电气安全对策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个人防护用品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如下:

保障措施组织指挥系统及职责后期处置总则附则预警和预防机制附录应急响应应急预案的内容

应急预案类别按责任主体:企业预案和政府预案按影响范围:现场预案和场外预案

编制方法危险和应急能力分析22%预案的评审和发布40%预案编制38%成立编制工作组预案的实施68%

应急培训与演习应急培训的范围应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社区居民培训;——企业全员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12

报警01疏散02火灾应急培训03不同水平应急者培训应急培训的基本内容04

基础训练。01专业训练。02战术训练。03自选课目训练。04训练和演习类型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

分析事故原因01完善控制措施02找出事故教训03分析事故损失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