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射线的方法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ppt
关于探测射线的方法和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第1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虽然放射线看不见,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现象来探知放射线的存在,这些现象主要是:探测射线的方法1、使气体或液体电离2、使照相乳胶感光3、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第2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威尔逊云室利用了射线的电离本领。第3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观察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轨迹见教材):a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原因:a粒子质量大,不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大,沿途产生的离子多。?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原因:?粒子质量小,跟气体碰撞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小,沿途产生的离子少。γ粒子电离能力很弱,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直而粗比较细,且常常弯曲第5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观察威耳逊云室的结构,研究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射线径迹射线径迹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性质;粒子轨迹的弯曲方向可以知道粒子带电的正负.(加磁场)第6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高能物理实验的最风行的探测设备气泡室是由一密闭容器组成,容器中盛有工作液体二、气泡室第7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带电粒子的径迹呈曲线是由于在磁场中受到了洛伦兹力的作用二、气泡室·气泡室利用了射线的电离本领。粒子通过液体时在它周围就有气泡形成,可分析粒子的动量、能量和带电情况。二、气泡室第8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德国物理学家盖革在1928年与米勒合作研制出的计数器用来检测放射性是非常方便的,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结构如图所示:窗口阴极阳极接放大器粒子三、盖革——米勒计数器1、构造第9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盖革——米勒计数器2、工作原理第10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工作原理具体分析:射线粒子进入管中,使管中气体电离,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加速,撞击气体分子,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电子……这样,一个粒子进入管中,可以产生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到达阳极,正离子到达阴极,在电路中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将放电次数记录下来。第11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优点:G-M计数器非常灵敏,用它检测射线十分方便。不足:不同射线在计数器中产生的现象相同,因此只能用来计数,不能区分射线种类;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时间间隔小于200μs,计数器也不能区分。3、盖革-米勒计数器优缺点第12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十九章原子核§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第13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定义:
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核反应2、规律: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和电荷数都守恒一、核反应:衰变是原子核的自发变化,科学家更希望人工控制原子核的变化。第14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卢瑟福在实验中发现,往容器C中通入氮气后,在荧光屏S上出现了闪光,这表明,有一种新的能量比α粒子大的粒子穿过铝箔,撞击在S屏上,这种粒子肯定是在α粒子击中某个氮核而使该核发生变化时放出的。这样,卢瑟福通过人工方法实现了原子核的转变,人类第一次打开了原子核的大门。材料——质子的发现第15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为了认定新粒子,把新粒子引进电场和磁场,测出了它的质量和电量,确认与氢核相同: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量,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00多倍。卢瑟福把它叫做质子.质子的符号是p材料——质子的发现用α粒子、质子、中子等去轰击其它元素的原子核,也都产生类似的转变,并产生质子,说明质子是各种原子核里都有的成分,质子是人类继电子、光子后发现的第三个基本粒子。第16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930年,德国科学家玻特和贝克用α粒子轰击
元素铍核,发现铍核没射出质子,而放出了一种新的射线(铍辐射).这种射线几乎不能使气体电离,在电场和磁场中也不发生偏转,是不带电的,射线的贯穿能力强,他们认为这是γ射线.经检测,射线的能量在10MeV左右,远大于天然放射物质衰变时发出的γ射线的能量.材料——中子的发现第17页,共40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932年1月底,查得威克得到这一论文,约里奥夫妇的实验使他心跳,他认为约里奥夫妇的结论肯定有误,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