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5G网络承载概述》课件.ppt

发布:2025-05-08约1.79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G网络承载概述5G网络承载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为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提供关键支撑。本课程将全面介绍5G承载网络的基本概念、架构特点、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5G建设的加速推进,承载网络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与创新机遇。作为连接无线接入网与核心网的桥梁,5G承载网络的设计与部署直接影响整个5G生态系统的性能与服务质量。我们将深入探讨网络切片、时延管理、同步定位等关键技术,分析当前部署现状与实际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课程目标与结构理解5G承载网络整体框架掌握5G承载网络的基本概念、架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对承载网络在5G体系中角色的全面认识掌握关键技术与部署现状深入学习网络切片、SRv6、FlexE等核心技术,了解国内外主流运营商的实际部署案例与最佳实践分析挑战与未来趋势探讨5G承载网络面临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把握网络智能化、全光网络等未来发展趋势本课程将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全面理解5G承载网络的关键知识点,为实际工作中的网络规划、设计与运维提供有力支持。

5G的时代背景1G-2G(1980-2000)从模拟语音到数字化通信,实现基本移动通话和短信功能3G-4G(2000-2020)引入移动互联网和高速数据传输,促进智能手机普及和互联网应用繁荣5G时代(2020至今)全球5G用户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预计超过15亿,万物互联时代全面到来5G不仅带来通信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更推动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其超高速率、超低时延和超大连接特性,为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等创新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5G网络主要应用场景这三大场景的应用正在加速落地,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5G承载网络需针对不同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保障。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提供高达10Gbps的峰值速率,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VR/AR等沉浸式体验千兆移动办公高清视频直播云游戏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毫秒级时延和99.999%可靠性,使关键业务实时控制成为可能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远程医疗手术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每平方公里支持100万连接,实现城市级物联网大规模部署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

5G承载的基本定义承载网络的概念5G承载网络是指连接5G基站与核心网的传输网络,负责承载无线接入网(RAN)产生的业务流量,将其可靠传输到5G核心网(5GC)。它包括前传(Fronthaul)、中传(Midhaul)和回传(Backhaul)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网络传输体系。5G承载的关键作用作为5G网络的血管系统,承载网络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业务质量,需要满足高带宽、低时延、高精度时钟同步等严格要求。在5G新架构下,承载网络还承担着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创新业务的支撑职责,其重要性显著提升。随着5G网络向垂直行业深入渗透,承载网络面临更加复杂多样的业务场景和技术挑战,需要持续创新和演进。

5G网络架构总览应用与服务层各类垂直行业应用和创新业务5G核心网(5GC)基于NFV的服务化架构承载网络连接RAN与核心网的传输网络无线接入网(RAN)基站、AAU、DU、CU等设备5G网络采用全新的分层架构,无线接入网负责空口信号的发送与接收,核心网处理业务控制与流量转发,而承载网络则起到关键的连接作用。与传统网络相比,5G引入了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使网络资源更加灵活高效。在新型架构下,各层之间相互协同、紧密配合,共同支撑5G网络的高性能运行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承载网络对比(3G/4G/5G)指标3G承载4G承载5G承载带宽需求数Mbps数百Mbps数Gbps至数十Gbps时延要求数十毫秒数十毫秒亚毫秒级同步精度微秒级亚微秒级纳秒级网络切片不支持不支持端到端支持协议技术ATM/IPIP/MPLSIP/SRv6/FlexE5G承载网络相比前代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传输速率提升了10倍以上,从4G时代的数百Mbps跃升至5G时代的数十Gbps。同时,时延要求从数十毫秒降低到亚毫秒级,对网络性能提出了更高挑战。5G首次引入了网络切片技术,能够在同一物理网络上提供差异化服务,这也对承载网络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调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5G承载网络的基本需求大带宽典型单站点配置10~25Gbps,未来将达到50~100Gbps,满足eMBB业务承载需求和海量终端接入低时延前传网络单向时延小于100μs,回传网络端到端时延小于5ms,支持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实时业务高可靠性网络可用性达到99.999%以上,故障恢复时间小于50ms,确保关键业务连续性和用户体验灵活弹性支持网络切片与资源动态分配,可根据不同业务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质量保障除了上述核心需求外,5G承载网络还需具备自动化部署与智能化运维能力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