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学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牙周病学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牙周组织包括
A.牙龈、牙周膜、牙槽骨
B.牙龈、牙髓、牙槽骨
C.牙骨质、牙髓、牙周膜
D.牙本质、牙周膜、牙槽骨
E.牙龈、牙骨质、牙髓
答案:A
解析: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它们共同支持和保护牙齿。牙髓位于牙齿内部,不属于牙周组织;牙本质是牙齿的主体结构之一,并非牙周组织成分。所以答案选A。
2.正常牙龈的颜色是
A.鲜红色
B.暗红色
C.粉红色
D.紫红色
E.暗紫色
答案:C
解析: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与牙面贴合紧密。鲜红色、暗红色、紫红色、暗紫色等都可能是牙龈存在炎症等病变的表现。故答案为C。
3.牙龈炎症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牙龈出血
B.牙龈红肿
C.牙龈质地松软
D.牙龈溢脓
E.牙龈附着丧失
答案:E
解析:牙龈炎症的表现有牙龈出血、红肿、质地松软、可能有溢脓等。而牙龈附着丧失是牙周炎的表现,并非牙龈炎症的主要特征。所以答案选E。
4.牙周炎最主要的致病菌是
A.乳酸杆菌
B.变形链球菌
C.牙龈卟啉单胞菌
D.葡萄球菌
E.肺炎链球菌
答案:C
解析: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炎最主要的致病菌,它具有多种毒力因子,能破坏牙周组织。乳酸杆菌主要与龋病发生有关;变形链球菌是致龋的主要细菌;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一般不是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因此答案为C。
5.牙周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牙龈炎症
B.牙槽骨吸收
C.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
D.牙菌斑堆积
E.咬合创伤
答案:C
解析:牙周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随着结合上皮的根方移动,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牙龈炎症、牙菌斑堆积是牙周病发生的始动因素;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发展的结果;咬合创伤可加重牙周组织破坏,但不是牙周袋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选C。
6.测量牙周袋深度时,探针应与牙长轴
A.平行
B.垂直
C.呈45°角
D.呈60°角
E.呈90°角
答案:A
解析:测量牙周袋深度时,探针应与牙长轴平行,这样才能准确测量牙周袋的深度。垂直、呈45°角、60°角、90°角等方式都不能正确反映牙周袋的真实深度。故答案是A。
7.牙槽骨吸收的方式不包括
A.水平型吸收
B.垂直型吸收
C.凹坑状吸收
D.反波浪形吸收
E.环形吸收
答案:D
解析:牙槽骨吸收的方式有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凹坑状吸收和环形吸收等。反波浪形吸收并不是牙槽骨吸收的常见方式。所以答案选D。
8.下列哪项不是牙周炎的伴发病变
A.牙周脓肿
B.牙龈退缩
C.根分叉病变
D.边缘性龈炎
E.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答案:D
解析:牙周炎的伴发病变包括牙周脓肿、牙龈退缩、根分叉病变、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等。边缘性龈炎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不属于牙周炎的伴发病变。故答案为D。
9.根分叉病变最好发于
A.上颌第一磨牙
B.下颌第一磨牙
C.上颌第二磨牙
D.下颌第二磨牙
E.上颌前磨牙
答案:B
解析:根分叉病变最好发于下颌第一磨牙,这与下颌第一磨牙的解剖形态、受力情况等因素有关。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二磨牙、上颌前磨牙相对来说根分叉病变的发生率低于下颌第一磨牙。所以答案选B。
10.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一般多长时间进行复查
A.1~2周
B.2~3周
C.3~4周
D.4~6周
E.6~8周
答案:E
解析:牙周炎患者基础治疗后,一般6-8周进行复查,此时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1-2周、2-3周时间过短,病变可能未充分恢复;3-4周也相对较短;4-6周部分患者可能恢复情况评估不够准确。故答案为E。
11.以下哪种药物不常用于牙周炎的局部治疗
A.碘甘油
B.过氧化氢溶液
C.甲硝唑棒
D.四环素
E.氯己定含漱液
答案:D
解析:碘甘油、过氧化氢溶液、甲硝唑棒、氯己定含漱液都常用于牙周炎的局部治疗。四环素一般用于全身治疗,由于其副作用等原因,不常用于局部治疗。所以答案选D。
12.牙周手术的目的不包括
A.消除牙周袋
B.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
C.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
D.防止牙齿松动
E.改善美观
答案:D
解析:牙周手术的目的包括消除牙周袋、恢复牙周组织的生理形态、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改善美观等。防止牙齿松动不是牙周手术的直接目的,虽然牙周手术可能有助于稳定牙齿,但这不是其主要目标。所以答案选D。
13.以下哪种刷牙方法是正确的
A.横刷法
B.竖刷法
C.旋转刷牙法
D.Bass刷牙法
E.圆弧刷牙法
答案:D
解析:Bass刷牙法是目前推荐的正确刷牙方法,它能有效清除龈沟内和牙面的菌斑。横刷法容易损伤牙龈和牙体组织;竖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