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相关试卷含答案.docx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相关试卷含答案
一、单选题
1.药物致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发病机制是()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答案:A。Ⅰ型变态反应又称速发型变态反应,药物致过敏性休克多与此型反应有关,机体接触过敏原后迅速产生IgE抗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引发一系列反应导致休克。
2.以下哪种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概率相对较高()
A.维生素C
B.青霉素
C.葡萄糖注射液
D.生理盐水
答案:B。青霉素是引起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因其具有半抗原性,进入人体后可与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再次接触时易引发过敏反应甚至休克。
3.药物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
A.呼吸道梗阻症状
B.皮肤黏膜症状
C.循环衰竭症状
D.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答案:B。皮肤黏膜症状是药物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表现,如皮肤瘙痒、潮红、荨麻疹等,这是由于组胺等介质释放引起的。
4.发生药物过敏性休克时,首要的处理措施是()
A.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
B.皮下注射肾上腺素
C.给予吸氧
D.静脉滴注地塞米松
答案:A。一旦怀疑药物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避免过敏原继续进入体内,这是首要的处理措施。
5.肾上腺素治疗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主要机制是()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C.减轻喉头水肿
D.以上都是
答案:D。肾上腺素能激动α受体,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激动β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喉头水肿,缓解呼吸困难,是治疗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
6.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使用肾上腺素的剂量一般为()
A.0.1~0.5mg皮下注射
B.0.5~1mg皮下注射
C.1~2mg皮下注射
D.2~3mg皮下注射
答案:B。药物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一般采用0.5~1mg皮下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7.以下哪种情况不属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A.发热
B.血压下降
C.呼吸困难
D.意识丧失
答案:A。药物过敏性休克主要表现为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意识丧失)等,发热一般不是其典型表现。
8.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
A.绝对不能使用
B.可以放心使用
C.需谨慎使用,密切观察
D.先使用小剂量进行试验
答案:C。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部分交叉过敏现象,对青霉素过敏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需谨慎,应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9.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出现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
A.人工呼吸
B.气管插管
C.使用呼吸兴奋剂
D.胸外心脏按压
答案:A。当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出现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患者的气体交换,为进一步的抢救争取时间。
10.以下关于药物过敏性休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多在用药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生
B.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
C.有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
D.与药物剂量无关
答案:B。药物过敏性休克多在用药后数分钟至半小时内发生,有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且与药物剂量无关,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易发生。
11.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素后,若血压仍不回升,可考虑使用()
A.去甲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间羟胺
D.以上都是
答案:D。当使用肾上腺素后血压仍不回升时,可根据情况选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间羟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来提升血压。
12.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平卧位,头低脚高
B.保暖
C.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D.快速大量补液
答案:A。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应采取平卧位,以利于脑部血液供应,而不是头低脚高,保暖、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合理补液等都是正确的护理措施。
13.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对抗药物过敏性休克时的组胺释放()
A.苯海拉明
B.阿托品
C.氨茶碱
D.地高辛
答案:A。苯海拉明为抗组胺药,可用于对抗药物过敏性休克时组胺释放引起的症状,如皮肤瘙痒、荨麻疹等。
14.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记录的内容不包括()
A.用药时间
B.患者饮食情况
C.生命体征变化
D.抢救措施
答案:B。在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应记录用药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抢救措施等,患者饮食情况一般不是抢救记录的重点内容。
15.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预防措施不包括()
A.询问过敏史
B.严格掌握用药适应证
C.提前使用抗过敏药物
D.做药物过敏试验
答案:C。提前使用抗过敏药物并不能有效预防药物过敏性休克,预防措施主要包括询问过敏史、严格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