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护理应急预案试题及答案.docx

发布:2025-05-11约7.94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护理应急预案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物过敏性休克

是外界某些药物通过内在的敏感化途径,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再次接触同类药物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

2.速发变态反应

又称Ⅰ型超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生的免疫反应,主要由IgE介导,可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3.肥大细胞

是一种存在于结缔组织和黏膜中的免疫细胞,表面有大量IgE受体。当IgE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可使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介质,参与过敏反应。

4.组胺

是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一种生物活性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导致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5.肾上腺素能受体

分为α受体和β受体,α受体兴奋可使血管收缩,β受体兴奋可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心脏兴奋等。肾上腺素可同时作用于α和β受体,用于治疗药物过敏性休克。

6.循环灌注不足

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组织器官血液灌注量减少,不能满足其代谢需求,可出现皮肤苍白、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表现。

7.喉头水肿

是药物过敏性休克的常见表现之一,由于喉部黏膜下组织疏松,过敏反应时可发生水肿,导致喉部狭窄,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8.呼吸窘迫

患者自觉呼吸费力、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是药物过敏性休克严重时的重要症状。

9.过敏性休克的“三早”原则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发现过敏反应的迹象,迅速做出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10.免疫球蛋白E(IgE)

是一种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极低。当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可刺激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

二、单选题

1.药物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

A.抗生素B.解热镇痛药C.生物制品D.局麻药

答案:A

解析:抗生素是引起药物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以青霉素最为多见。

2.药物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

A.呼吸道症状B.皮肤症状C.消化道症状D.循环系统症状

答案:B

解析:药物过敏性休克最早出现的症状多为皮肤症状,如瘙痒、红斑、风团等。

3.抢救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A.地塞米松B.肾上腺素C.异丙嗪D.多巴胺

答案:B

解析:肾上腺素是抢救药物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可兴奋α和β受体,收缩血管、升高血压、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等。

4.肾上腺素治疗药物过敏性休克的给药途径是()

A.皮下注射B.肌内注射C.静脉注射D.以上均可

答案:D

解析:肾上腺素治疗药物过敏性休克时,可根据病情选择皮下注射、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一般先采用肌内注射,如病情严重可静脉注射。

5.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高流量吸氧B.气管插管C.清除呼吸道分泌物D.应用呼吸兴奋剂

答案:C

解析: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首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吸氧、气管插管等处理。

6.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血压下降时,应立即()

A.静脉滴注多巴胺B.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C.快速补充血容量D.应用糖皮质激素

答案:C

解析: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血压下降时,主要是由于血管扩张和血浆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因此应立即快速补充血容量。

7.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目的是()

A.抗过敏B.抗休克C.抗炎D.以上都是

答案:D

解析:糖皮质激素具有抗过敏、抗休克、抗炎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药物过敏性休克,减轻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膜等。

8.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用抗组胺药物的作用是()

A.拮抗组胺B.减轻呼吸道水肿C.改善微循环D.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抗组胺药物可拮抗组胺的作用,减轻过敏反应引起的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症状。

9.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后,应观察()

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72小时

答案:B

解析: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后,应观察24小时,以防止病情反复。

10.以下哪种药物不属于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

A.胰岛素B.维生素CC.破伤风抗毒素D.链霉素

答案:B

解析:胰岛素、破伤风抗毒素、链霉素等都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而维生素C一般很少引起过敏性休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