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实践指南.pptx
儿科学实践指南本指南全面概述儿科诊疗标准和最佳实践。基于中国儿科学会2023年更新指南,适用于儿科医生、全科医生和医学生。作者:
儿科实践简介儿科学基本原则儿科学关注从出生至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其特点是强调预防和全面评估。流行病学数据中国儿童呼吸道感染占门诊70%。发育行为问题逐年增加。现状与挑战优质儿科资源分布不均。患者教育需求大。精准诊断要求提高。
实践指南的重要性标准化诊疗规范化流程减少诊断误差。提高医疗安全性。循证医学应用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制定诊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医疗质量提升减少不必要检查和治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儿满意度。
儿童发育里程碑10-3个月抬头,微笑,追视。哭声辨别饥饿、不适。开始咿呀发声。24-6个月翻身,抓物,认识亲人。开始坐立。对声音有反应。37-12个月爬行,扶站,学步。叫爸爸妈妈。理解简单指令。41-5岁语言爆发,独立行走,社交互动。掌握基本自理能力。
儿童体格检查技巧婴儿检查先观察再触诊温和接触减少哭闹从不痛部位开始学龄前儿童借助游戏元素让儿童熟悉器械表扬配合行为青少年检查尊重隐私解释每一步操作提供单独交流机会
儿童营养评估生长曲线监测定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人体测量指标BMI、上臂围、皮褶厚度饮食史评估24小时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问卷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血清蛋白和微量元素水平
常见儿科疾病(一):呼吸系统肺炎呼吸急促肋间凹陷发热伴咳嗽1哮喘反复喘息夜间咳嗽运动诱发症状2上呼吸道感染流涕咽部充血低热3支气管炎持续性咳嗽痰鸣音呼吸困难4
常见儿科疾病(二):消化系统急性腹泻评估脱水程度是关键。轻度:口渴;中度:皮肤弹性差;重度:精神差、尿少。功能性腹痛排除器质性病变后诊断。特点是周期性发作,与情绪和学校压力相关。胃食管反流婴儿溢奶常见,需区分病理性反流。警惕体重不增、哭闹和喂养困难。便秘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强调饮食纤维、水分摄入和排便习惯培养。
常见儿科疾病(三):传染病疾病主要症状潜伏期管理要点水痘瘙痒性水疱疹14-16天隔离至疱疹结痂手足口病口腔疼痛疹子3-7天监测神经系统症状麻疹高热、卡他症状、皮疹7-14天补充维生素A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痛16-18天避免酸性食物
常见儿科疾病(四):神经系统癫痫特点是反复发作性异常放电。确诊需脑电图。治疗强调药物依从性。头痛区分紧张性、偏头痛和器质性。警惕伴晨起呕吐或神经体征的头痛。神经发育障碍早期迹象包括语言发育迟缓、社交互动减少。及早干预效果最佳。
儿童急症处理原则识别危急情况评估意识、呼吸和循环。利用PAT(小儿评估三角)快速评估。初步稳定处理确保气道通畅,给予氧气。建立静脉通路。控制惊厥和疼痛。系统性评估全面体格检查。有针对性检验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专科治疗与转诊根据病情决定留观或收治。明确转诊标准和流程。
儿科急诊评估工具儿科急诊评估工具助力快速准确判断病情。三角评估法关注外观、呼吸工作和循环。早期预警评分帮助识别病情恶化。
儿童发热管理评估测量体温,查找感染源,评估严重程度诊断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必要时实验室检查治疗对症退热,病因治疗,支持疗法随访评估治疗反应,调整方案,健康教育
儿童用药原则精确计算剂量按体重计算:公式为mg/kg/次或mg/kg/日。避免超过成人最大剂量。年龄相关考量新生儿肝肾功能不成熟。代谢能力弱,药物半衰期长。监测不良反应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表现特殊。尤其关注皮疹、消化道反应和肝功能变化。
儿童液体治疗维持液体计算公式:前10kg每kg100ml/日,次10kg每kg50ml/日,其后每kg20ml/日。脱水评估轻度:5%体重,中度:10%体重,重度:15%体重。皮肤弹性、尿量和意识是关键指标。电解质管理监测钠、钾、氯、钙水平。注意代谢性酸碱失衡,特别是腹泻患儿。
儿童疼痛管理疼痛评估使用面部表情量表、数字量表或FLACC量表非药物干预分散注意力、引导想象、冷热敷、放松技巧药物治疗遵循WHO三步疼痛阶梯,从非阿片类药物到阿片类药物
儿童免疫接种指南
新生儿护理指南24小时首次体检出生后全面体检时间72小时筛查时间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点42分贝听力阈值听力筛查通过标准7天脐带脱落正常脐带脱落时间
青少年健康管理发育评估使用Tanner分期评估青春期发育。女孩乳房发育,男孩睾丸增大是首发征象。记录身高生长速度,确认生长突增高峰期。评估第二性征发育情况。心理健康使用HEADSS框架评估:家庭、教育、活动、药物、性行为、自杀/抑郁、安全。关注学业压力、同伴关系、身体形象困扰和情绪波动等常见问题。健康指导提供性教育和避孕知识。讨论安全社交媒体使用。教育预防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强调健康饮食、体育活动和充足睡眠对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慢性病管理初次评估全面病史,专科检查,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教育疾病知识,自我监测,预防急性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