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心理学.pptx
1;课程内容;第一讲:基础理论与流派
第二讲:精神分析理论
第三讲:积极心理学
第四讲:人际交往心理
第五讲:恋爱、婚姻心理
第六讲:角色理论与群体心理
第七讲:社会热点剖析
第八(dìbā)讲:心理影片赏析;
考勤25分:按照考勤(含课堂作业(zuòyè))次数平均每次得分。如考勤10次,每次计2.5分,一次未到扣2.5分。如考勤2次,每次则计12.5分,一次未到扣12.5分。
作业(zuòyè)25分:按照作业(zuòyè)次数平均每次得分,计分方法同上。;第一(dìyī)讲浅尝心理学;“心理学有一长期的过去,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lìshǐ)”
——艾宾浩斯
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算命
心理学≠心理咨询和治疗(zhìliáo)
心理学≠只研究变态的人
心理学≠骗人的东西
心理学≠万能的;1、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
产生于上世纪20年代。
强调人的本能的、自然性的一面,它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一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它重视人格的研究、重视心理应用。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不仅提供了一整套治疗的理论和方法,而且(érqiě)当为现代医学心理学之先声;另外,精神分析理论还在艺术创造、教育及其他人文科学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8页/共53页;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后期班图拉
产生(chǎnshēng)于上世纪初的美国,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
主张心理学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S----R”(刺激一反应)
;第10页/共53页;第11页/共53页;3、人本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在上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美国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主张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忽视时代条件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先天潜能(qiánnénɡ)的制约和影响反对将人的心理低俗化,动物化的倾向。;1基本假设:每个人都有一个基本向上积极的取向(自我实现)
2条件:如果人际关系的一方能够提供一种真诚的、没有评价取向的、给予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的、共情理解的氛围时,另一方就能因此而具有成长(chéngzhǎng)的能力,就会产生积极的变化
3变化:关系中的对方会体验并理解他自身中先前被压抑的东西,发现他自己变得更完整,更有效的发挥技能,更能对经验开放,对情绪体会开放,简而言之,就是更能接纳自己和他人。
;4、认知(rènzhī)心理学派
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高潮。
强调人是进行信息加工的生命机体,人对外界的认知(rènzhī)实际就是一种信息的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二、主要(zhǔyào)流派;第16页/共53页;5、神经生理学派
方兴未艾,具有(jùyǒu)广阔的前景。
通过对大脑的生理研究,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奥秘。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大脑皮层专管“语言”的机能区域;对“裂脑人”的研究,发现人的左右两脑半球有分工,左半球主管语言、数理和逻辑等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管空间形式、音乐和艺术等形象思维。
Eg裂脑人;三、心理学分支(fēnzhī);奥毕森幻觉(huànjué);梯形(tīxíng)幻觉;扭曲(niǔqǔ)的圆;视觉游戏(yóuxì)--“比泽尔德幻觉”;第23页/共53页;第24页/共53页;第25页/共53页;第26页/共53页;疯狂(fēngkuáng)的螺帽;第28页/共53页;第29页/共53页;第30页/共53页;第31页/共53页;节约(jiéyuē)时间的暗示;隐藏(yǐncáng)的拿破仑;婚姻的结局(jiéjú)是死亡;飞鸟(fēiniǎo)与鱼;第36页/共53页;第37页/共53页;第38页/共53页;后像;颜色(yánsè)后像;第41页/共53页;第42页/共53页;视崖实验(shíyàn);印刻效应(xiàoyìng);第45页/共53页;第46页/共53页;主题(zhǔtí)统觉测验;第48页/共53页;罗夏墨迹测验;第50页/共53页;第51页/共53页;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