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x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
1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一 背景与现状
CONTENTS
目录
医联医共体信息化方案
二
三 医联医共体协同应用模式
四 下一步规划
2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一 背景与现状
3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一)医联医共体概念
医联体
在一定区域内,以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镇卫生院等组建成责任与利益共享的联合体
医共体
一定区域内的医院与其他医疗服务机构联系在一起,重新组合,重新构建的一个整体性的全新医疗组织架构。
核心医院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基层医院提升服务能力
基层医院将不能处理的疑难重症患者优先转入核心医院治疗,达到分级诊治的目的
意义
SIGNIFICANCE
4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二)政策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结合建立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
国务院办公厅:2018年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鼓励医联体、医共体使用电子健康卡实现诊疗“一卡通”;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
5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二)政策背景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2017年印发《广东省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到2017年底,分级诊疗管理信息系统基本覆盖全部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索实行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
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意见》“1+3”政策文件
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全科医生上门探视契约式服务及健康养老服务。
6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三)广州医联医共体建设现状
花都区、从化区分别以区内三级医院为龙头,联合二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紧密型医联体。
目前全市三级公立医疗机构50个,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11个区共组建医联体144个,每个区至少建立了1个医联体。
三级医院(疑难杂症)
社区医院(慢性病、康复期
病人)
二级医院(轻微病、常见病)
分级诊疗
资源调配信息共享转诊会诊
7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医联医共体信息化方案
二
8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一)医联医共体信息化需求
01
信息共享需求
有效整合分散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患者健康信息,实现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共用。
02
民生需求
支撑医联医共体成员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实现优质资源下沉社区。
03
运行监管需求
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支撑医联医共体运行监管、考核评估,有效监管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9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二)技术架构
统一身份识别
区域内统一居民身份识别是实现区域卫生信息整合的关键,是建立分级诊疗的基础。
信息共享调阅
实现区域卫生信息资源的互通,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相关信息档案,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共享调阅。
区域医疗协同服务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区域诊断中心等协同服务支撑分级诊疗业务,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互联互通
10
基于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医联医共体信息化应用探讨PPT
共享文档信息库智能化管理信息库
地理空间信息库卫生知识信息库
预警服务
CA认证管理系统
RHIN平台
EHR信息交换
服务总线、流程引擎、应用审计、信息安全数据集成服务、权限管理、群组管理、数据集成服务
注册服务短信服务EHR服务
辅助决策服务
数据采集交换平台
卫生数据采集交换平台
标准规范保障机制
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统一运维保障机制
地理信息系统
影像索引
调阅服务
应用支 平台
数据挖掘 报表管理
重复提醒服务
基础信息库对外服务信息库
分级诊疗应用
医疗大数据应用
综合监管 科研分析
居民就医行为分析
公众疾病监测与疫情分析
医疗资源配置决策
互联网+应用
市民健康门户 广州健康通健康档案查询
集约式诊疗挂号系统
在线支付 电子健康码
面向医务人员
影像LIS数
据采集交换平台
信息资源中心
市级影像信息库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