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答案).docx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A.流感
B.肺结核
C.乙肝
D.麻疹
答案:C
解析: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传染性的疾病。流感、肺结核、麻疹均通过呼吸道传播,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而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2.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
A.戴口罩
B.接种疫苗
C.勤洗手
D.保持室内通风
答案:D
解析:保持室内通风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减少感染的机会,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戴口罩、接种疫苗、勤洗手也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但相比之下,保持室内通风操作更为简便且具有普遍性。
3.关于流感疫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可终身免疫
B.只有老人和儿童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C.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所有类型的流感
D.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答案:D
解析:流感病毒变异较快,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以获得有效的保护。接种一次流感疫苗不能终身免疫;除了老人和儿童,其他人群如医务人员、慢性病患者等也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只能预防部分常见类型的流感,不能预防所有类型。
4.咳嗽或打喷嚏时,正确的做法是()
A.用手捂住口鼻
B.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
C.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
D.不用做任何防护
答案:C
解析:用纸巾或手肘捂住口鼻可以有效阻挡飞沫传播,减少病原体的扩散。用手捂住口鼻后,手可能会沾染病原体,再接触其他物品时容易造成传播;对着他人咳嗽或打喷嚏是不文明且易传播疾病的行为;不做任何防护会使飞沫直接传播到周围环境中。
5.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后,隔离期应根据()来确定。
A.症状消失时间
B.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C.病原体的传染期
D.患者的意愿
答案:C
解析:隔离期的确定主要依据病原体的传染期,只有在传染期结束后,患者才不再具有传染性,此时解除隔离才不会对他人造成感染风险。症状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并不一定意味着病原体已经被清除,患者仍可能具有传染性;患者的意愿不能作为确定隔离期的依据。
6.以下哪种口罩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效果最好?()
A.普通棉布口罩
B.一次性医用口罩
C.N95口罩
D.活性炭口罩
答案:C
解析:N95口罩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5%以上,能有效阻挡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防护效果最好。普通棉布口罩过滤效果较差;一次性医用口罩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但不如N95口罩;活性炭口罩主要用于吸附异味,对病原体的防护作用有限。
7.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空气飞沫传播
B.接触传播
C.血液传播
D.母婴传播
答案:A
解析: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易感者吸入后可感染。接触传播不是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不是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方式。
8.下列关于肺结核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
B.肺结核患者一定会有咳嗽、咳痰症状
C.规范抗结核治疗大部分患者可治愈
D.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传染性较强
答案:B
解析: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虽然咳嗽、咳痰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但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些症状,有些患者可能症状不典型或无症状。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痰液中含有大量结核杆菌,传染性较强。
9.学校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后,应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B.对教室等场所进行消毒
C.让所有学生停课回家
D.加强健康宣教
答案:C
解析:学校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病例后,应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其继续传播病原体;对教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可以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加强健康宣教能提高师生的防控意识。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让所有学生停课回家,可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采取部分班级停课等措施。
10.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以下哪种行为是正确的?()
A.尽量去人员密集的场所
B.不注意个人卫生
C.加强体育锻炼
D.不接种疫苗
答案:C
解析: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疾病。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因为人员密集处空气流通差,容易传播病原体;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等;接种疫苗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应积极接种。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