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现状与展望:机制、方法与挑战.docx

发布:2025-05-09约2.33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现状与展望:机制、方法与挑战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PolymorphicVentricularTachycardia,CPVT)是一种少见但极其严重的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主要特征为交感兴奋诱发双向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常伴有晕厥和猝死。这种疾病多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儿童或青少年,在受累个体中,心脏性猝死发生率较高。

CPVT首次被报道于1975年,随后在1978年被较为系统地描述。1995年,相关研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