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站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pdf
制氧站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氧气贮存球罐及管道在使用前必需进行清理,把全部的焊接管钢锈垢
泥灰尘及其它杂质除掉,保持管道干净。贮存球罐和管道的气压试验,应用无油
的空气或氮气。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15倍。
2.调整阀组的管道和快速切断阀前后管道都应采用铜管或不锈钢管。
3.氧气贮存与输送不得超出额定工作压力。为防止超压,应定期检验超压报
警系统和压力自调系统,使管道在超压下自动放散。各种安全阀减压阀自动调
整阀等应常常保持灵敏可靠,不得随便拆卸。发现异常情况,赶忙报告采取措施。
4.氧气管道禁止与油管和电缆敷设在一个地沟内。氧气输送过程中,阀门的
开闭应当缓慢进行。尤其是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更应注意。
5.氧气贮存球罐管道阀门等应定期检查,不得有泄漏或裂缝,四周不应
有易燃物,氧气放散不得在室内排放,室外排放必需引至安全地方。检杳漏气时,
确定禁止用明火的方法检杳,要用涂肥皂水的方法来判别,
6.氧气贮存与输送区域,应视为不安全区域。在此区域内严禁烟火。不许穿
带钉鞋,不许铁器碰撞。机器间充瓶间和仓库以及氧气站的四周20米以内严禁
明火和吸烟,并应设遮拦和挂“禁止烟火”的警示牌。空分塔及其附属设备装置
应采取防止静电积聚措施,并应常常查看是否完好。
7.设备容器和管道,需动火检修时,应经有关部门:比准,报消防队备案。动
火前,应化验动火处的空气含量应低于爆炸极限,同时,应备有充分的灭火器材。
工作时指定专人监护,以防万一、
8.氧气站工作人员的手套严禁有油类沾污。并应严珞遵守交接班制度,任
时候不得离人,不准存放易燃物品。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9.工作人员有权阻拦车间及一切部门采用氧气作介质试压、试漏、吹扫设
备、吹风纳凉,以免引起人身事故。
10.站内应保持清洁,地板和机器相近应保持无油,也不许将油脂滴入基础
上。
11.用四氯化碳清洗制氧装置时,室内要保持通风良好,门窗要打开,操要带
防毒面具,穿工作服和戴手套。
12.全部测量仪表应定期校验确保性能良好。压力表每年校验不少于2次。压
力容器及管道应按规定作定期检验,并有定检标志。
13.液氯中乙块含量应每天分析一次,当实现报警极限时,必需放出部分液
氯,并从下塔送大量液态空气送至上塔,使液氯稀释,直到乙块含量符合要求。在
装置内取液态氧、液态氮或液态空气放入杜瓦瓶时,要经批准,并设人监护。液氧
或液空的排放要有专用管道和地沟,不得在车间或设备四周任意倾倒。
14.工作人员必需提高警惕,严防坏人破坏。非氧气站人员、无特殊出入证
者,禁止入站。本站人员及经批准入站人员出入站房时,应按规定登记和遵守安全
制度。
(二)制氧工
1.制氧操作人员需经安全技术教育,了解安全知识:掌握防范措施,操作规
程,并经考试合格后才可进行操作。
2.全部仪表、阀门、安全防护装置必需完整、灵敏、可靠。仪表和安全阀应
定期校验,压力容器、管道要定期作水压、气密试验。
3.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程。设备运转时,操应紧密注意各部位压力和温度的
更改,严禁超压、超湿运行。
4.操作氧压机、分储塔、充气台及它与氧气接触的设备和阀门时,所使用
的工具、手套应确定禁止沾污油脂,设备相近不准放置油桶、油壶等物。
5.氧压机运行时,应常常检查蒸储水的供应情况,不准缺水或断水;常常检
查氧压机上,下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发现问题及时修复。躲避油被活塞杆带入气
缸。
6.定期分析液氧中乙烘的浓度,掌控在规定数值以下,利用吸附法除掉水
分、一氧化碳和乙烘杂质时,应常常检杳吸附器的效果是否良好。假如过滤器与乙
块吸附器一起再生,应在再生前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