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虫害防治》课件.ppt
果树病虫害防治果树产业重要性病虫害对产量影响防治意义
病虫害基本概念病害微生物引起植物机能失调真菌、细菌、病毒作为病源虫害昆虫对植物造成伤害直接危害果实与枝叶
果树主要类型苹果华北、西北主产区栽培面积2300万亩柑橘华南、西南主产区栽培面积4500万亩葡萄全国广泛分布栽培面积1500万亩桃华东、华中地区栽培面积1200万亩
病虫害发生原因气候环境高温高湿促进病原繁殖品种抗性抗性弱品种易受侵害管理不善修剪不当,园区杂草丛生自然传播风雨助长病菌扩散
病虫害的危害表现果实减产减产率高达30-50%品质下降口感变差,果实变形死树现象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
常见果树病害概览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
苹果黑星病叶片症状褐色圆形病斑果实症状黑色龟裂斑点传播方式雨水飞溅传播孢子
葡萄霜霉病发病条件20-25℃高湿环境最易发生危害特征叶背出现白色霉状物防控难点病菌变异快,易产生抗药性
柑橘溃疡病100%发病率广西2022年爆发区域30%减产率严重地区平均损失10天传播周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
桃树穿孔病1初春萌芽期病菌开始活动2展叶开花期叶片出现褐斑3果实膨大期叶片穿孔明显4采收后病菌越冬准备
果树炭疽病叶片症状褐色大斑,边缘暗红果实症状凹陷圆斑,中心黑点环境条件25-28℃高湿最易爆发
果树病毒病花叶症状叶片花斑,黄绿相间矮化表现生长缓慢,株型变小传播源蚜虫等刺吸式昆虫
病害发生周期侵染期病原体入侵植物组织潜育期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发病期外部症状开始出现蔓延期病害快速扩散传播
病害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病害发生有决定性影响通风透光差的果园更易发生病害
病害流行监测实验室检测PCR技术确诊现场观察症状识别记录数据分析建立预测模型
常见果树虫害概览
果实蠹蛾产卵成虫在幼果表面产卵孵化幼虫孵化后钻入果实危害在果肉内蛀食形成隧道
桃小食心虫卵期识别果实表面有半透明小卵粒通常产于果实近蒂部位幼虫识别乳白色至粉红色体长8-10毫米头部黑色
红蜘蛛危害方式吸食叶片汁液症状叶片失绿、黄化爆发条件高温低湿、农药杀死天敌繁殖速度7-10天完成一代影响程度严重时导致落叶,果实变小
蚜虫10天世代周期从出生到繁殖仅需10天500+后代数量单只蚜虫可产生大量后代20+传播病毒能传播多种果树病毒病
果园金龟子成虫啃食叶片,留下不规则缺刻幼虫危害根系,导致树势衰弱危害症状地上部分萎蔫黄化
果树天牛1成虫期5-8月活动于树枝上2产卵期在树皮缝隙产卵3幼虫危害期在树干内蛀食2-3年4化蛹期在蛀道末端化蛹
梨木虱1叶片危害叶片卷曲变形2新梢危害新梢生长停滞3果实危害果实畸形,商品价值降低4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发生
虫害发生周期
虫害与环境关系温度影响高温加速繁殖温度每升高1℃,繁殖速度提高10%湿度影响适宜湿度提高存活率干旱有利于某些害虫爆发鼠害关联鼠类破坏树皮为次生虫害提供入侵通道
病害防治基础技术轮作打断病原生存环境抗性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水肥管理增强树势抵抗力药剂防治对症下药控制病情
虫害防治基础技术化学防控针对性用药生物调控利用天敌抑制3物理阻隔设置防虫网等障碍
农业防治措施清园、修剪、轮作、除草是基础农业防治措施合理农业措施可减少80%的病虫害发生
生物防治技术天敌昆虫七星瓢虫防治蚜虫捕食螨防治红蜘蛛释放量:每株3-5只防效:70-85%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病毒制剂登记品种:156种使用面积:增长30%/年
物理防治方法黄板诱捕防治蚜虫、白粉虱等灯光诱杀诱集夜间活动成虫防虫网物理隔离害虫侵入
化学防治原则准确诊断明确病虫种类和发生阶段选择药剂根据对象选择高效低毒药物合理用药遵守安全间隔期评估效果监测防治效果,适时补治
药剂轮换及抗性管理不同作用机制交替使用不同类型农药合理间隔同一农药间隔30天以上再用混用处理复配药剂提高防效抗性监测定期测定敏感性变化
病虫调查及预测预报性诱监测监测成虫种群动态气象监测记录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田间调查专业人员定期监测
精准用药技术1变量喷雾根据树冠大小自动调整喷雾量2电动喷雾器雾滴带电,提高附着效果3定向施药针对虫害集中部位重点喷施4无人机喷药大面积快速均匀施药
环保减药减害技术
综合治理技术(IPM)定义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手段控制有害生物在经济阈值以下原则生态优先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荷兰案例苹果园农药使用量减少70%产量提高15%
果树病虫害防控新技术基因编辑CRISPR技术培育抗病品种抗苹果黑星病基因修饰抗柑橘溃疡病品种研发智能监测物联网结合AI识别图像识别早期病症无线传感器监测环境自动预警系统
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全国已建设示范区376个,覆盖主要果树产区平均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50%
案例分析1:苹果黑星病综合防治秋冬清园清除落叶病源修剪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关键期用药萌芽期、花后各喷药一次成效发病率降低82%,产量增加25%
案例分